|  |
 | 绿野仙踪--踏着“神农”足迹,寻找中国的“诺亚方舟” | 文/张淼
喜欢精致的粗旷,喜欢遁入自然,喜欢在渺无人烟处亲力亲为,喜欢驾车越野狂奔--风尘仆仆,晨曦中驾车而来,这就是我们的最爱。
踏着“神农”的足迹,寻找中国的“诺亚方舟”,感知自然的神韵,呼唤人类的良知……一支神秘的车队行进在神农架的山路上,远避尘嚣,渐行渐远……
在神农架的山民眼中,这支车队和车队中的每一个人的确都透着神秘的气息,谁能对一连十几辆212军车视若无睹?经过改装的212,前风挡留出了“炮眼”,后座被拆掉换成了炮弹仓,车尾斜斜的,整车透着一股挑衅的火药味。再看驾车的人,身上穿着迷彩或橄榄绿的陆战夹克,胸前挎着望远镜或莱卡相机,腰里别着BUCK刀或对讲机,不是戴着蛤蟆镜,就是系着小方巾--虽然硬往人民子弟兵的形象上靠,可谁信啊?每当蜂鸟的越野车队出现,都会引来一路的惊诧,这次神农架“原生态”游也不例外。
为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越野车迷过足“越野”瘾,蜂鸟选择了神农架,这种“车”迹罕至的地方,注定不会成为寻常人涉足的旅游景点--我们的起点是道路的尽头。
车队刚进山时,各种大小客车、越野车、成倍超载的卡车擦肩而过,越往上走车就越少,直到陪伴我们一路的电线杆也不见了,这时我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有人说自己有恐高症,可惜悔之晚矣。
队里的许多人是第一次驾驶越野车,所以都倍加小心,只有领队张军和资深越野车迷李波,他们仗着对炮车很熟悉,一边开车一边聊天。即将通过一个急弯时,李波听见张军随口嘟囔了一句“没刹车了”,就漫不经心地随声附和道:“哦,没刹车了”,旋即惊叫起来:“啊,没刹车啦!!!”说着就要夺窗而逃,被张军一把揪了回来……当然,这是被人演绎了的。其实当李波说完“哦,没刹车了--啊,没刹车啦”之后,就赶紧建议张军用低档位捽车,并非像传闻中的那样慌不择路。由于张军临危不乱的大义凛然,我们送了他一个绰号--“张军长”。
惊险过后便是饱餐秀色的舒畅。奇山异水的神农架很容易让人想起“远古洪荒”之类的词汇,当初神农他老人家尚且搭架而上,可见其高其险。这里有条像银线一样的河,一连串起九个湖泊,从东南方向缓缓流到北头的山脚下,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这里有许多天然石缝,哪怕山洪暴发也只需两三天就可以排完。还有奇怪的潮水河,它每天早、中、晚要涨潮三次。我们在河边停留时,恰巧遇到一个农家女也在岸边洗衣--好一幅《涣纱图》!有人连连按动快门,还边拍边说:“这哪像农家女啊,比‘小巩俐’还那个呢!”
山里人醇得就像他们自酿的米酒。我们趁着修车的空隙到山民家里讨来了几碗米酒,一饮而尽后不仅拊掌叫绝,还没忘了三碗两碗地往山坡上修车的同伴那里端,真有点“人家给你饺子,你还跟人家要醋”的意思。当我们喝着老乡的清茶,吃着老乡为我们做的香喷喷的柴鸡蛋炒米饭时,队里的摄影师软磨硬泡地买下了一支古老而又精制的旱烟袋,这可让那帮文物爱好者着实搓火了一回。
我们经过几天的颠簸终于胜利到达终点十堰。这支车队恐怕仅次于路易威登老爷车队,因为这些212炮车的车龄的确都很长了,就是随便在郊区玩一玩,都要求驾车者得有丰富的修车经验。所以,这次蜂鸟用零公里运输车把车子先运到了湖北,扬长避短。客观地说,这些车的故障率相对来说还是不低的,队员们几乎都学到了一手修理北京吉普车的初级技法。在那漫长、漆黑、崎岖的山路上,我们从没有为掉队或是故障担心过,因为我们知道,在车队的最后,一定会有一个“面色黝黑的胖子”开着大脚车为我们断后压阵,那是我们的信心所在。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个胖子在我们出发前的那天早晨,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他的背囊里装的主要是药品。
一路上所有的人都受尽了苦,可事后没有人投诉,反而要求年内再来一次。有人说:“至少我们对中国人、中国车的信心更强了。”也有人说:“我忘了很多,也想起了很多……” 《交通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