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汽车召回制度是否不合国情 | 中国消费者正在从接二连三的“汽车召回”中受益,国际汽车巨头带来的召回概念成了新闻热点,然而,一则报道《汽车召回不适合中国》给消费者泼了一头冷水。
9月5日北京《财经时报》的这一报道说,作为国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的国家机械局汽车处有关人士称,“等到国家发现国产汽车的问题以后再要求生产企业召回,损失太大,企业和国家都承受不起”,“如果在中国搞召回制度,就好像男同志穿裙子,不伦不类”。
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当事人、国家机械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汽车行业管理处调研员杜芳慈。他匆匆看了记者带去的这篇报道说:“最后这段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无论中国是否建立汽车召回制度,杜芳慈说,中国企业的汽车卖到美国,就得遵守美国法律规定的召回制度。他并且同意这个预言————中国加入WTO之后,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中国企业将不得不实行汽车召回。(以下问答双方简称记、杜)
记:您是否认为,“汽车召回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不宜实行”?杜:我不说这件事,我只说我们中国应该实施形式认证制度,而召回不是形式认证制度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有两种认证制度:自我认证制度和大多数国家实施的形式认证制度。二者都能保证问题得到解决,现在的问题在于,我国形式认证制度很不完善,对消费者利益的保障都还存在问题,需要尽快完善制度,加强政府管理。
记:很多国外汽车企业在中国搞召回,对中外消费者一视同仁,我国政府是否认为它们不应该这么做?杜:企业的自愿召回我们一直是支持的,形式认证制度并不排斥企业自动召回。中国的企业早就做召回了:60年代,我们的212吉普车出现过轮胎螺丝用错了材料,轱辘有可能飞出去,出安全事故,北京吉普汽车公司就把所有卖出去的车都找到,把轮胎螺丝换了。
记:当消费者买了车普遍发现共同问题,在我国形式认证制度下怎么解决?杜:只能(由企业在出新产品时)尽快改进产品。一定要明确回收的范围,只有涉及安全、污染控制、节能、防盗,在设计中没有预料到的这4方面问题才属于政府回收范畴。
记:当企业发现已售出的汽车有缺陷,不肯召回修理,政府部门管不管?杜:现在没有完整的信息渠道来证明这件事。如果有这方面问题,我就可以撤销它的认证;出现很危险的问题,我也可以要求它解决。
记:形式认证制度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中国消费者有哪些售后保障?杜:首先,生产厂家投放一个车型时要向政府申请,政府要拿它的产品做实验,符合了安全、污染控制、节能、防盗的要求以后,就发批准证书,然后对它的生产一次性进行监督,如果出现问题,就要求改正,如果出现致命的问题,要求它对已经卖出的车采取适当措施。形式认证制度只是1994年在产业政策里规定要实施,但到现在也没真正实行,我们承认对消费者利益保护力度不足,核心问题是我们的制度没有跟上。
记:您是否认为如果实行汽车召回制度,中国企业在经济上承受不起?杜:建立召回制度,需要全面的配套改革:销售体制……统计工作……故障反馈体制。还需要企业、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企业的规模。企业一旦召回,就有可能破产,社会保障体制建立不起来,你企业破产了,几万人你怎么弄啊?
记:本报记者曾采访上海大众和神龙富康为什么不实行召回,它们并没有提经济原因,而是首先说国家没有规定召回,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环境中,一旦召回,担心被竞争对手利用,不敢公布也就无法通知老用户。您认为政府有没有责任推动召回制度,使大企业在负责任的时候减少障碍?杜: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因为没有召回制度,各种改革都不配套,即使建立了召回制度,它实施不了啊。
记: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得不实行汽车召回。如果这个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完全是企业行为,政府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作为政府部门会不会很尴尬?杜:不尴尬。我觉得如果我们形式认证体系能够认真做好,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
记:无论采用哪种认证方式,您认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发现设计有缺陷的汽车落在消费者手里,应该把缺陷消除。杜:对。现在我们遇到的大量问题有两种,有企业对用户不负责任的,还有一种,在用户的维修保养方面,国外有一套完善的维修检查制度,我国目前没有,很多本来不成为隐患的东西都成隐患了,所以我们的恶性事故也比国外多得多。
记:可是汽车召回是另外一个概念,并不是指保养维修,而是设计或制造上就有缺陷。您也说了,发现缺陷应该消除,而现在没有实行汽车召回制度的障碍是种种体系还不健全,那么健全的时候,也就应该实行、必须实行汽车召回制度,是这样吗?杜:必须把有问题的缺陷解决掉,但并不代表只有召回制度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建立一个召回制度?完全可以由企业自愿召回。我们国家今后可能做得更好的是,完善形式认证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愿召回。无论汽车厂家“召回”与否,牢记“消法”第18条、第45条,一样可以争取车主的权益。本报记者寿蓓蓓 南方日报 | 相关文章 | 从汽车官司看“召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