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欧洲人的开车风格 | 长久以来的误解认为,欧洲因车祸死亡的因素不外乎,如糟糕的交通状况、迷惑不清的信号标志以及汽车本身质量不佳等等。有一种论调说,希腊严重的交通死亡记录是与高昂的进口税密切相关,迫使人们不得不冒险开那些应扔到废料场去的破旧汽车。但事实证明,开车的方式才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因。希腊、西班牙及意大利人蔑视交通规则的态度,常使外来者吃惊,随便闯红灯的习惯使得车祸频繁,两车相撞不仅仅发生在不同方向的车辆之间,即使同一方向的车辆也会相撞在一起。
英国人则有等候绿灯的良好习惯,即使在寂静的深夜,方圆几英里都无其他车辆的影子,但只要遇有红灯,英国人照样会习惯成自然地停下来恭候绿灯。这种开车作风,对意大利和西班牙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遇有红灯的情况下,假如一个意大利人的旁边没有其他车辆,又没有警察在场,他会毫不犹豫地无视红灯的存在呼啸而过。他认为,交通规则只有在周围有别的车辆和警察在场时才应遵守。几年前,一群英国人在意大利亚得里亚海滨开着车想找一家餐厅,向路边的一位警察问路,意大利警察热情地坐上了车决定亲自带他们去。到了街道尽头恰遇红灯,英国司机很自然地停下来等绿灯,身旁的意大利警察摘下太阳镜,诧异地询问他出了什么问题,英国人指了指红灯,意大利警察则连续做了好几个开车的手势果断地说:“你怎么了?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交通岂不是瘫痪了吗?别浪费时间赶快开车。”显然意大利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限于只要交通警察不找麻烦以及只要不伤害任何人。
另外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乱停车也同样是普遍的问题,小汽车停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道上甚至停在人行道上。部分原因是由于停车场不足,但同时也有人为的观念因素,希望把车停在容易找到的地方。这显然也是傲视权力的做法,法国也有同样的问题,在巴黎的一些地区常因停车而引发交通混乱,为了防止野蛮停车,巴黎市政府规定了几条严禁停车的红色轴线,刚开始实行时遭到众多的反对,后来人们逐渐适应了这种秩序,交通变得通畅了。
不同国家人对待交通堵塞的反应亦大相径庭。英国人对车流高峰时的堵塞已习以为常,对于被堵上几个小时能够泰然处之,德国人遇上堵车的态度与英国人一样达观,而意大利人对于被堵则以狂按汽车喇叭予以回敬。当然大多数人都讨厌堵车,由此产生出一种“堵车症”,即出现焦虑、侵犯性和烦躁不安的症状。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每五个驾驶人中就有一位可称为是“堵塞爱好者”,他们喜欢众多车辆堵在一堆大家一起共患难的经验,还有人认为,堵车的经历给予了他们一种战胜严峻考验时的特殊成就感。
所有被堵的车辆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之一是,如何从支路开到主道上去。在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希腊等国家,驾驶者频繁地争夺车道挤进挤出,以各种方式争先。然而很少人会让出路来给一辆妄想从支路闯到主道上去的车子,除非车主恰巧是位漂亮的女士,或者驾驶者坚韧不拔地对上了主道上一个驾驶人的眼神,直到对方妥协。意大利人、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对待权威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涉及到他们的驾驶方式以及对待其他驾驶人的态度。法国驾驶人喜欢强调速度和操纵灵敏,不喜欢被其他车手击败,他们有时对别人超车会作出激烈回应,法国人的目标是开到前面去当第一。于是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驾驶已成为一项个性检验手段,如果是男士,则是对他们男子气概的考验。这就是为何这些国家的男性司机是如此具有侵犯性。
不同的开车风格似乎与一个人与他人相处的态度有关。一般的意大利人,对其相关的集体负有义务,但当他坐进汽车后,这种义务就不存在了,因为路上的陌生人不是他相关团体之内的人,不会给别人让车位。而英国人不同,出于“公德心”,对待陌生人的客气与熟人相似,一个驾驶人能给另一位让出车位。(郭莹) 上文由《汽车周报》提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