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家用汽车消费走出误区 | 梁捷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与汽车消费有关的投诉也逐年增多。1999年中消协共受理机动车投诉110起,主要集中在购车、使用、维修等几个方面。
一、购车时未充分考虑使用、维护费用。汽车不同于其它商品,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大量费用:燃油、停车、过路、保险、维修保养和其它不可预见的费用。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一辆车价为12万元的轿车在正常行驶6年之后,其各种花费累计就将超过当初的车价。
二、不同的车型使用费用相差悬殊,尤其是在燃油和维修保养方面。以油耗为例,一般来说,1.3升排量的小型车每小时90公里等速油耗约为每百公里6升,城区工作状况下油耗为每百公里8至10升;而排量3升以上的豪华轿车油耗至少要翻一番。然而,一些厂家在广告宣传中宣称的油耗与实际使用的油耗差距很大,其主要原因是厂家给出的数据是每小时90公里的等速油耗,而这种工作状况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实现。在市区塞车的时候,时速往往不足5公里,其出入很大。
三、维修保养费用是买车后另一项比较大的支出。一些大型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基本与世界同步,并且在国内发展了相当多的特约维修站,这些车日后需要维修时,零配件不仅容易买到,而且价格便宜。而另外一些企业的产品或是国外已停产多年的车型,零配件供应困难,价格昂贵。
四、车辆的保修期限需要关注。大多数车型的保修期限是2年或行驶满4万公里,而有的车型保修期限只有1年或行驶满2万公里。同样的保修期,有的厂家服务非常好,除了事故和人为损坏,其它的问题全纳入保修范围;而有的厂家即使是规定范围内的保养也百般刁难。多数车主不会修车,若购车时选不好具体车型和销售商,其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五、为省钱购买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目前,在汽车市场上,正规的汽车制造商对特许经销商在产品价格上控制得非常严,违规者会受到严厉的制裁甚至取消特许经营权。买这类车,虽然价格上没有折扣,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都让人放心。而另一些经销商推出的低于正常价位的特价车却暗藏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抵帐车、库存时间过长或是移库时发生事故修复的车,或是下一级经销商和用户退回来的车,或是通过不正当渠道出厂的存在质量问题的车,有的甚至是试生产阶段用于试验的车。有的特价车由于缺少出厂合格证或其它手续,上牌时有困难,还有的特价车不能享受保修待遇。买这样的车子,虽然便宜了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但日后出问题,损失将远超过这个数字。
六、购买手续不全的进口车甚至走私车。一些从不同渠道进口的车存在着不适合我国国情的种种缺陷。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的法规相同,因此即使是同一车型出口到不同国家的车,配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一些销往环保法规比较宽松国家的车型,只装了电喷发动机而没有三元催化装置;出口到加拿大和北欧国家的车型为适应当地环境,即使在白天大灯也自动点亮;而出口到美国和日本的许多车都不带后雾灯。这些车如果不经过改装,都无法在国内行驶。这类车往往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进口,部分消费者或贪便宜或图方便,购买此类车,在上牌照、安全行驶等方面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
七、购车时过分看重发动机性能。部分消费者在购车时十分看重发动机的排量,将其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而实际上,它并不能代表整车的性能。汽车各部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发动机、底盘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匹配都很重要。国内就有几种采用世界名牌发动机而整体性能并不理想的车型。
八、车内装备贪大求全,汽车装饰随心所欲。许多人不切实际地要求小型车上拥有大型豪华车的装备和功能。而这些功能实际并不需要,相反地,增加了车辆的购置费用和使用维护费用,车子的油耗和故障率也会增加。 光明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