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财经 - 道琼斯 - 汽车 - 房地产 - IT - 游戏 - 影视 - 音乐 - 女人 - 旅游 - 求知 - 求职 - 邮件
工商财经 - 汽车首页 - 汽车查询 - 汽车动态 - 购车宝典 - 维修保养 - 香车美女 - 展会速递 - 二手信息
汽车
- 汽车查询
- 汽车动态
- 购车宝典
- 维修保养
- 展会速递
- 二手车信息
首页>汽车>行业视点>>具体内容我来补充两句推荐给我的朋友
中国轿车该怎样融入市场

中国轿车该怎样融入市场--再与程远先生商榷

10月14日,本报发表了记者撰写的《中国轿车离市场越来越远?——与<经济日报>程远先生商榷》一文。文章发出后,在汽车业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他们一是为记者的勇气称道,因为近些年来在汽车新闻界很难听到不同的声音;二是认为这种讨论对今后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月7日,程远先生又在该报发表了《轿车决战在市场》一文,称他跑了17年汽车新闻,上次还有很多话没说完,需要进一步阐述关于中国轿车市场的一系列观点,这使得这场关于中国轿车与市场的讨论再度升温。

看了程远先生的新作,记者认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商榷,在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望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与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中国轿车工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轿车工业还要不要再来一次“充分竞争”?

对于中国轿车工业目前的现状,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记者,程远先生忧心如焚。他说,中国轿车工业之所以没有像家电工业那样站立起来与外国企业一决雌雄,关键的原因是没有经过充分竞争,没有在保护中长大成人。不过,这个观点也不是他生造的,来源于他与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苗圩的一次对话。苗圩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来没有发展起来,是保护的结果,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造成的。

对于中国轿车工业为什么没有像家电工业那样迅速发展壮大,我想原因肯定很多,决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因此而指责中国轿车工业是没有道理的,关注汽车工业如此之久的程远先生不会不知道,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轿车工业根本没有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市场,那时汽车在中国是物资部门调拨的生产资料,国家造车、国家买车,连一个基本的市场都没有,你叫它怎么“充分竞争”?

而家电就不一样,80年代中期,大部分中国家庭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已将目光瞄准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私人很快成了家电市场的主导消费力量,正是有了这一市场基础,中国家电工业才得以在竞争中快速发展。

再往后看1995年以后的中国轿车市场,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和私人购车市场的启动,中国轿车工业的竞争开始了,而且在某些领域这种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使得中国轿车工业与市场离得越来越近,目前,大多数轿车生产厂家在引导和培育市场的同时,正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迎对“入世”的挑战。我们又怎能忽视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

程远先生在指责中国轿车工业没有“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让中国轿车工业再来一次“充分竞争”。我不明白其所说的“充分竞争”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嫌现在“入围”的这些轿车厂之间竞争不够,还应降低轿车工业“准入”的门槛,让想干轿车的人都来干一把,从“天下大乱”再到“天下大治”,补上“充分竞争”这一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同,因为国家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再玩这种“游戏”。

组织结构调整还要不要政府参与?

相对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目前轿车工业仍然存在散、乱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经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5年来的贯彻实施,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生产的集中度有明显提高,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天津夏利、长安奥拓、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几家轿车厂已集中了中国轿车95%的产量。

在中国目前汽车工业散、乱仍然存在的状况下,结构怎样才能进一步优化?通过降低“门槛”,让一些企业进入再展开新一轮市场竞争,以此来推进重组步伐的加快,显然不现实。程远先生不是推崇“吉利”吗?要让“吉利”们来“冲一冲”中国轿车工业吗?其现在结果如何?看看市场上,还有几个人买这种车?

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它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看看他的主管部门就知道,从90年代初开始,先是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后来是国家机械工业部、再是国家机械工业局,现在可能要回到经贸委。每一次调整都表明,中国汽车工业的管理也在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化。

汽车工业是一个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在国有企业占据轿车工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谈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显然不能忽视政府的作用。

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政府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1993年,为提高美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了“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即PNGV计划。这一计划由政府牵头,动用了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各供应商、大学、国家实验室等共453个单位参加,其目标包括开发油耗为目前油耗1/3的中等排气量轿车、汽车材料可以80%回收等,涉及14个技术领域共758个研究项目。该计划预计在2004年完成,届时将推出新一代革命性汽车。这一事实充分表明,即使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在其发展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世纪里,中国轿车工业要快速发展,显然也离不开政府支持。目前汽车企业分条切块,归属各不相同,不靠政府强力推动,单纯某一个集团用市场手段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有专家说,目前可以考虑用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这两个办法来推动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我认为这可能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消费者是不是完全正确?

程远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消费者永远正确,与消费者为敌没有好下场”。这句话猛一看真是无懈可击,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细分析一下,还是有些问题,因为说这种话也不能不分场合。

无论我们对中国轿车工业有多少不同的看法,都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目前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经验少得可怜,因为10年前许多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买得起轿车。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消费者的话我们只能理性地分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在这里不妨举两个眼前的例子:

一是几年前有关部门在对消费者进行大量调查后称,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价格底线是5万元,你只要造出5万元的轿车,买的人肯定会蜂拥而至。结果呢?号称“市场先锋”的“吉利”就给消费者弄了一个“4.98”万元的夏利“模仿秀”。记者在浙江调查时发现,车没卖几辆,卖出去的人80%都退了货。因为消费者发现,买车还要看性能,车的性能不好,价再低也没人买。

二是中国消费者协会上星期天发布了一条重要新闻:据调查,3至5年内中国家庭将大规模购车。中央及首都媒体都在显著位置加以转载,但记者一细看,有问题。因为其称调查的1万个家庭中,2000个有车,8000个没有车,也就是它调查的家庭中5个家庭里1个家庭已经买车,家庭普及率如此高的单位不知道在中国哪些城市存在?反正北京这种单位挺难找。我们又退一步说,这个调查样本没问题,可那些想买车的家庭是否到时会真的买车呢?他们是否考虑到汽车是一个“跌值”产品,养车的费用最后会超过他买车的钱?是否考虑到汽车是不是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想大部份家庭表示3至5年内要购车只是一种愿望,当你把这些“汽车消费经验”对他们说清楚时,他们可能就会打退堂鼓。如果哪个汽车公司照这种调查结果造车,不出现大量的库存才怪?

由此看来,中国轿车工业要发展,不能完全比照着国外的模式来办,“完全市场化”是一个良好的愿望,没有错,但还得看中国现实的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轿车工业发展之路,否则,良好的愿望只能化为泡影。(经济参考报)
中国汽车网
首页>汽车>行业视点>>具体内容我来补充两句推荐给我的朋友

Copyright © 1998-2000 Internet Technologie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