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评:并非偶然的事件 |
人们对去年三菱汽车隐瞒大量用户投诉的事件仍记忆犹新的时候,今年三菱又开始大面积召回为中国专门设计的7万多辆问题车。一连串的事件不得不让人怀疑,到底是这间日本公司的运气实在太差,还是其经营思路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国人面对三菱事件,又应当进行怎样的反思?
我们留意到,去年8月29日三菱公司在全世界开展了一次大范围的召回,其中也包括召回在中国销售的500多辆车,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帕杰罗吉普车,而且其中并没有提到后制动油管的问题。然而帕杰罗V31和V33是在中国销售了多年的产品,三菱汽车公司这么多的专家在这么多年里没有发现这一问题,居然却让一位中国普通的司机发现了,人们到底该怀疑三菱的技术力量,还是应该怀疑该公司对销售到中国的产品的质量——说白了就是中国用户的生命安全和消费权益——的重视呢?
我们也留意到,去年三菱公司给中国用户的通知中提到,除了召回的产品外,目前正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其它三菱车款不存在质量问题,请中国的消费者放心使用,然而人们放心了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出现了此次性质严重的事件。因而当此次三菱公司又解释说新款的帕杰罗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请国内用户放心使用时,中国用户对其信任的程度能够完全不打折扣么?
三菱是世界知名的大企业,然而在事件的处理上,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果断和应变能力。事实上,这间公司早于去年10月就已经知道自己的产品存在可能威胁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缺陷,然而直到近几天才作出实质性反应,而且是在中国政府机关对其问题产品亮出红牌之后才宣布召回。联想到三菱隐瞒顾客投诉长达20年直到被日本警方调查甚至搜查其办公室才开始向顾客道歉一事,人们不由得不对其企业的道德标准提出疑问。
直到今天,日本制造的产品在国人心目中仍有崇高的地位,然而这一地位正在由于近年一连串的“日货问题”而逐步式微。人们很容易把此次三菱事件与去年同样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的“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联系起来。外经贸部国际经贸研究院王志乐教授指出,日本式公司治理结构不注重股东利益,造成的一大缺陷便是公司透明度不高、不注重市场价值,这是解释三菱、三洋公司隐瞒质量问题事件的最佳视角。
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消费者们要打破长期以来被“神话”了的消费观念之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在类似事件的处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条文作最强大而且根本的支持。这在中国距加入WTO并不遥远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紧迫。让人担忧的是,去年凡士通公司大量召回汽车轮胎,从而引起了中国是否也应当引入召回制度的讨论时,有关部门一些官员居然称召回不宜在国内进行。希望此次三菱事件能够使这种观念产生转变,从而使国内对于汽车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既有适合国情的法律法规可依,也尽可能与国际接轨。这样,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时,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孙雪东 南方日报 |
相关文章 |
三菱公司表示歉意,赔偿只字未提(2001-02-14 10:28) |
安全隐患是如何被发现的(2001-02-14 09:26) |
三菱帕杰罗:上海有60辆在使用(2001-02-14 09:48) |
三菱汽车又出问题,胆大车主竟还敢开(2001-02-14 08:06) |
中消协: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2001-02-13 10:07) |
中国给“三菱”贴封条(2001-02-13 09:43) |
三菱公司的态度(2001-02-13 09:48) |
中国:三菱帕杰罗越野车,封杀!(2001-02-13 0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