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至广州再至上海,开始于京城东便门角楼的梅赛德斯—奔驰媒体交流、试车会,至11月27日,终于在浦东东方明珠塔下画上了句号。活动时间跨度达20多天,参与者有300多名各地汽车记者———如此“豪举”,对于奔驰公司几近于“奇迹”。在记者记忆里,来到中国之后,奔驰公司似乎一直置身于缥缈的云端里,如此与众多媒体零距离接触还前所未有。 终于,“奔驰”放下高贵的架子,从云端走到了人间。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在市场面前,任凭有如何高贵的血统、辉煌的身世都无法不垂首折腰,劳斯莱斯、宾利是这样,梅赛德斯—奔驰也不例外。 在全球车市中,中国车市又独领风骚,已经成为亚太乃至全球的豪华车销售绿地。看看几个顶级品牌的风光纪录:自2002年初以来,宾利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销售了80多辆车,总销量居于亚太区之首,而宾利家族最昂贵的雅致728在中国的销量则高踞全球之首。售价585万元的劳斯莱斯一到展厅便被人订购,至2002年底劳斯莱斯在中国的保有量已达120多辆,今年有望一举销出50辆。梅赛德斯—奔驰可能更能感受到这个市场的热力,因为光去年一年她在中国实现销售就达近万辆,使其在中国的保有量攀升到了12万辆之多。 商业的趋利原则是无往不在的。中国豪华车市赛似一块大蛋糕,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惹得所有豪华车制造商都垂涎三尺。由此,一场争吃这块大蛋糕的“战争”开始打响,当“老大”、争“第一”的声音不绝于耳。尽管在中国市场目前依旧一路领先,梅赛德斯—奔驰显然也感到了竞争的压力。“皇帝的女儿”如今非放下架子不可,因为用商业的眼光去看,利益远比架子更重要。 所以,一向独善其身的奔驰中国,便有了这次声势“空前浩大”的媒体交流试车会。 细观这次媒体活动,完全可以揣摩出奔驰的心思:明年奔驰有望在中国生产,虽然离这一天尚有时日,但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热身、造势;而从造势“专家”媒体着手抓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从表面看来,有上海和华东地区媒体记者参加的这次上海站活动,与北京、广州的活动大同小异———先是汇聚一堂,进行奔驰百年经典回放,然后将记者们带往新国际博览中心,一起体验奔驰C级车和E级车的另类风情。然而地域不同,强调的重点显然就有不同。“在我们眼中,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市场一直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既要一步一个脚印,又要每个脚印都显出自己的精彩。”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公司总裁韩力达这样阐释他的“地域观”。而奔驰公司的公关部经理王燕,则透彻地将上海归纳为“优雅生活的典型代表”,认为不张扬而又处处追求精致已经成为上海人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这次活动须展现这样一种品质:“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以及态度的从容不迫”。事实也确是如此,许多到场者事后评价这一活动时都说,整个流程宽松而不松散,刚好可以让每位到场者舒舒服服地做完每一件事情;尽管活动规模很大,人也很多,但是场面并不见一丝混乱,显得从容不迫。从一个侧面足以展现出了奔驰的优雅风范。 也许与其他豪华车制造商相比,奔驰已经捷足先登,开始深层次谋划区域细分市场上的营销策略。———从上海站的媒体活动中,对这一点可以初见端倪。而使奔驰公司更平添信心的是,相对于许多进口豪华车在中国尚无配套服务体系的现状,梅赛德斯—奔驰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已拥有39家特许服务中心,有足够服务上的优势。但面对渐为逼人的形势,奔驰公司并不料以轻心,奔驰公关部经理王燕为此表示:“在市场细分尚不成熟的阶段,我们有必要未雨绸缪,先于他人打造产品、服务等多项机能。唯有这样,才能使梅赛德斯—奔驰这个百年品牌经久不衰,续写辉煌。” 毕竟,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奔驰依然雄心勃勃地想摘取“第一”的桂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