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傅连学 新政与旧典差距与变化 经济观察报:与旧的产业政策相比,此次新政,哪些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傅连学:汽车产业政策最早是1994年制定的,从1992年酝酿到现在已经10年了,10年中中国汽车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显然,当时的产业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指导汽车工业的发展。 应该说,新的产业政策变化比较大,新政策力图做出引导行业发展的总体原则要求,要求事无巨细地从方方面面做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政策既不现实也无意义。新的产业政策以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为主要框架,涵盖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其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鼓励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是明确透露出的信息。整车项目的审批、中外合资汽车项目里中方控股比例不低于50%等一些限制,将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也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比如着重删除和修改了与WTO原则和规则相抵触的条款,比如以前关于国产化的要求,此次没有提,但是新的政策要求产品必须符合整车特征认证,还有汽车消费政策作为产业政策中独立的一章被提出来等等。 经济观察报:此次修改与WTO原则相抵触的条款,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做出的?我国在开放汽车产业方面降低关税,扩大配额,但外资企业仍旧认为中国与WTO对接步伐太慢,只是从“文字上而不是精神上遵循了世贸组织协定”,是否与此有关? 傅连学:我认为不能这样说,产业政策的修订与否是看是否符合国际规则以及怎样引导国内汽车的发展而定。外国汽车公司当然希望完全放开更好,但这样是否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确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不也会因为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要求中国扩大配额增加进口,以及对中国等国家歧视性钢材进口限制,这些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国家利益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在符合国际规则框架内促进本国产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的产业政策的两个坚持即坚持合姿项目50%的股比以及汽车项目审批制度都会从政策层面保障中国汽车的发展。 投资过热,鼓励联合兼并重组 经济观察报:近来一直提围绕一汽、东风、上汽南京等三大集团以及北京、天津为核心展开车业重组,那么在整治“散、乱、弱”,促使企业联合、重组上新政策是一个什么样的精神? 傅连学:新的产业政策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间以多种形式进行联合、重组、整合与兼并,但不会明确提出扶持三大汽车集团,显然这并不符合市场化的公平原则,但基本精神肯定还是以大集团为主导,其他散乱的汽车公司向大集团靠拢,对于以谁为主导,比如会根据市场占有率、产销量、技术水平等一些指标确定。大的集团最多可能单独报规划给政府。 经济观察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坚持整车制造业50%的股比底线,同时也表示鼓励外资参与国内企业整合与重组,外资与中方合作伙伴兼并或者重组其他中方企业,不受“中方控股比例不能低于50%”的限制,如果重组后,外资因此实际控股,是否会使外资纷纷以此方式控制合资汽车? 傅连学:政策不会设计出自相矛盾的结论,鼓励国内企业同国外厂商的联合兼并重组,外方可以参与中资企业的重组,比如通用与上汽联合重组五菱,从中方角度看,两个中方的股东仍旧占据50%的股份,外方比例可能会高,但并非绝对控股,所以不会出现外资以此方式控制合资汽车公司。这样也为WTO后的外资购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买壳与卖壳壳的退出机制 经济观察报:由大集团收编壳资源,杜绝了买壳与卖壳,是否因此又使大企业背上兼并综合症(弱小企业的人员负担、债务负担一并由大企业负担)?收编壳资源好,还是设计如同股市的退出机制更有效? 傅连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买壳与卖壳也是一种企业重组行为,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同“炒地皮”式的买壳与卖壳,如果一种行为能够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比如资金、技术、管理,盘活壳企业存量资产,能够促进企业发展,那么这是有效的重组,但对重组中新建、扩建项目需要严格审查与审批管理。至于设计如股市的退出渠道,政策中没有提到,也没有必要,首先从公告制度中,企业新产品与被撤消产品都必须通过公告,如果一个弱势的企业没有新品上公告,同时又随着新产品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来的产品逐渐被撤消,那么这个壳企业离消失也不远了。比如《整车特征认证管理办法》这样详细技术标准推出,将会使所有的汽车生产企业面临同一条准入与退出起跑线。 加强自主开发限制KD生产 经济观察报:如何鼓励和加强自主产权和自主技术的研发,在政策上如何体现?一方面提倡整车企业的自主开发,另一方面又鼓励整车转零部件,面对越来越多外资控股或独资的零部件,整车自主开发如何完成?如何有效遏制KD生产大行其道? 傅连学:新的汽车产业政策将限制有一定投资的生产企业用进口散件组装车来替代进口产品的做法。鼓励生产企业用自行研发的车型进行认证,而非照搬引进车型进行认证,通过对构成“整车特征”的KD件按整车税率征税,限制KD件产品组装生产,从而达到引导国内汽车厂商重视开发自主产权的目的。零部件是汽车生产基础,外资控制了零部件渠道就等于控制了整车厂,控制了销售渠道就等于控制了市场。散件组装风盛行,容易让中方企业“伤风感冒”。一旦整车关税大幅下降后外方抛掉中方伙伴,那么会让相当一部分国内汽车企业陷入绝境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