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专题 >> 饶斌传记 >>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
饶斌在一汽
2004年01月09日08:20  作者:张矛   来源: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饶斌被即将全面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所鼓舞,自告奋勇放弃相对平稳而熟悉的领导者岗位,申请参加一汽建设。他将战争年代的激情化为拓荒建厂的动力,带领广大职工边学边干,从无到有,如期出色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汽车厂,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出汽车,出人才”的目标;同时,也实现了自己从一个职业革命者到汽车工业专家的重大人生转折。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汽车工业。全国解放时,我国汽车保有量估计约十万辆,主要是美国各种军用汽车、轿车以及一些陈旧的“木炭车”。为维持这些汽车运行,建了一些汽车修理厂及配件厂。新中国成立后,急需创建汽车制造厂,以适应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

  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莫斯科与苏方签定《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时,商谈的援建项目中,包括一个年产三万辆的中型卡车制造厂。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筹备组,由重工业部专家办公室主任郭力任组长,孟少农、胡亮两位汽车专家任副组长。当年8月2日至7日,召开了汽车工业会议,交流情况,酝酿汽车工业发展的方针:确定“先恢复后建设,先前方后后方,先关外后关内”的原则。

  汽车筹备组的主要工作是:第一,调查研究,搜集过去有关汽车和汽车工业的情况,作为制定汽车工业规划的基础。他们看了日伪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留下来的汽车修配工业,调查了解宋子文集团设立的“中国汽车公司”的工厂和人员的下落;找到伪资源委员会委托REO汽车公司制作的五卷建设汽车厂的设计和购买的美国STERLING公司的汽车图纸。筹备组还赴北京、石家庄、太原、太谷、西安、宝鸡、湘潭、株洲等地选择厂址。第二,集结和培训技术骨干,将国内许多技术人员和国外归来的留学生调来筹备组,并推动和联合京、津几所大学的汽车和机械专业的高年级学生下厂实习,还建立汽车实验室,将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一批援蒋物资中的一套格里申16号螺旋伞齿轮加工机床放到实验室,调技术人员研究掌握加工技术。这套机床后来迁入一汽底盘厂。

  1950年12月,苏联汽车厂设计专家组到北京考察并和筹备组的胡亮等同志在长春市选定厂址。工厂定名为第一汽车制造厂,代号为652厂。

  1951年,全苏汽车拖拉机设计院进行工厂初步设计,在苏联鲍曼工学院毕业的陈祖涛也参加设计工作,最后由他带回北京进行审批。1952年3月,国家财委会由陈云同志主持,审批了初步设计。1952年至1953年初,全苏汽车拖拉机设计院完成技术设计。1953年以一汽的包建厂── 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为主、26个设计单位参加,组成专门机构进行工艺施工设计,并在斯大林汽车厂抽调百余名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1954年开始,以该厂为基础,为长春汽车厂进行繁重的技术物资准备工作。并指定斯大林汽车厂副总工程师波依柯协助全厂支援长春汽车厂的具体工作。1951年~1955年,我国派出孟少农、李刚、陈祖涛为一汽驻莫斯科代表,就有关设计、成套设备供应等问题,与苏方进行联系与交涉。成套设备共5500台,按每年分交协议,80%由苏联提供。有些设备苏联当时不生产,只好由他国转口,如从英国转口可铸锻件油压机,从德国转口压床,从捷克转口攻丝机等。斯大林汽车厂不仅成立专门的设计班子,还建了一个制造车间,为中国汽车厂制造设备。为保证设备加工精度和生产后的可靠性,还组织一个机床验证工段,经验证合格后,才发往长春。

  1952年8月2日,重工业部副部长刘鼎主持召开汽车工业会议,确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一汽的全部设计”。

  苏联最高当局十分重视中国汽车制造厂的事,对重大问题常亲自过问。

  1952年夏,汽车工业筹备组的两位负责人调到一汽工作。重工业部任命曾就学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郭力为厂长,任命曾留学美国、就职于福特汽车厂的孟少农为副厂长。汽车筹备组由原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江泽民(老)负责。

  秋天,重工业部撤销,分别建立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电机部等。汽车工业归一机部领导。一机部部长是黄敬、副部长是段君毅。一机部建立汽车工业管理局,张逢时任局长,江泽民(老)任副局长。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命饶斌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郭力改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副厂长还有孟少农、宋敏之。不久,郭力去莫斯科,负责国外设备订购和催交的组织领导工作。饶斌在厂内紧张地抓各项建厂筹备工作。

  1953年春,张逢时到一汽了解情况,同来的有基建处处长王少林。王少林看到一汽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建设后,愿意留在一汽。在饶斌的再三请求下,张逢时才同意。王在一汽先任建筑质量监督处长,后任副厂长。张逢时从一汽回到北京时,副厂长孟少农从苏联回来,说苏联对一汽的建设提出重要意见:把生产能力中年产不足三万辆的,补齐到三万辆;并准备产量提高一倍的条件,需增加七千万元的投资,建厂的时间由四年减到三年。他还带回莫斯科设计院审查同意的三年建厂进度表。经反复研究,一机部党组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报告说:“按我部的力量,四年完成就有困难,三年完成更无把握;但不按苏方建议进行,亦有若干需要考虑之处,……会带来设备积压和专家延聘一系列问题。”政治局讨论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都发言,一致支持一汽三年建成出车。6月9日,毛主席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号召全国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支援这项建设,按时建成投产。从报告送上到指示下发,只12天。之后,全国掀起支援一汽建设的热烈场面。

  1952年冬,机械工业部筹组建厂组织时,确定设立“652”厂厂部和“652”公司两套机构,在一个党委领导下,分甲乙两方。原东北工业部的机械局在长春的一个约2000人的建筑公司,调给“652”公司作为基础力量,1953年初,从华东调张哲民到建筑公司任经理。为简化基建管理手续和加强厂一线的干部力量,厂部和公司双方经过酝酿讨论,报请机械部批准后,决定改变甲乙方体制,统一组成建厂委员会,直接领导工地,这虽是较大的机构调整,但很快顺利完成了。

  1953年3月9日,中共吉林省委员会批准中共一汽委员会成立,以顾循为书记,牛长学为副书记,顾循、牛长学、饶斌、郭力、张哲民、杨德明、李云为委员。撤销原中共“652”厂工作委员会。

  中央从全国20多个省、市调集几千名管理、技术干部。他们怀着革命豪情,不远千里来到风雪交加的东北。当时,生活条件很差,一下火车就住在冰冷的工棚里。他们热情很高,没有抱怨叫苦的。关内的大中专学生,大都是自愿申请来的,他们以参加重点建设为荣。特别是一些女学生,能来到这里是经过一再申请、努力争取,才得到家庭和学校的允准。艾明之写的电影剧本《上海姑娘》就是以一汽为背景,在包钢拍摄基建场面的。

  在建筑力量方面,1953年春,还从华东调入近百名工程技术人员,从上海招收400名起重工,成为基建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在为一汽调集干部中,一机部大力支持,将100多名技术骨干调给一汽。他们以战斗姿态来到生产一线,精神状态很好,没有一个讲价钱的。

  中央的《指示》发出后,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地支援一汽的建设。邮电部为保证一机部、汽车局以及一汽同苏联的联系,专门开通莫斯科专线电话。因为苏联的设备、施工图纸都是陆续分交给我国的,有专线电话就为国内外远距离配合创造了条件。外交部为支援一汽建设,增设四名信使,商务参赞处还经常主动协助催图纸、设备,联系一切有关事宜。

  解放军不仅在人力物力上给一汽的建设以大力支援,彭德怀还亲自批示,将仅有的五个随军建设起来的、基础良好的修配厂拨给汽车局,成为培训汽车工人的基地,为一汽培训3000名新工人。

  一汽原定6月15日开工,中央6月9日发出《指示》后,工程立刻成为重中之重,大量的施工准备来不及做,推迟到7月15日,以便组织施工力量,调运施工设备。汽车局为一汽购买一套施工机械设备,并迅速建立几个预制材料加工厂。

  4月6日,第一批苏联设计的施工图纸到厂。厂里积极进行翻译,为施工做准备。5月22日,以孟少农为首的驻苏订货代表小组,同多方签定合同,聘请专家来厂指导工作。

  6月14日,苏联派来的建设汽车厂的专家组长波·依·希格乔夫等到厂工作。希格乔夫不仅是制造汽车的专家,他对建设工厂也很有经验。

  6月23日,苏联贸易部通知:苏联政府批准,将由苏联供应长春汽车厂生产汽车所需的全部工、夹、辅具的图纸及其中较复杂的工具制造。

  7月1日,木工场破土动工,这是一汽兴建的第一座厂房。

  7月11日,孟少农从莫斯科回国,带回全厂施工总进度图表。

  7月上旬,一机部汽车局派专人将毛泽东主席题写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并有签名的墨宝送到长春。喜讯像春风一样,很快传遍全厂,人们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厂部立即聘请有经验的石工师傅,将毛主席的题字镌刻在汉白玉基石上。

  7月15日,一汽隆重举行奠基典礼,参加奠基典礼的有东北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林枫、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东北总工会主席张维祯及地方党委、政府、驻军、群众团体代表和各机关干部、苏联专家等。厂长饶斌致开幕词,林枫副主席、黄敬部长讲话,建厂工人代表表决心,一汽党委书记顾循宣读大会致毛主席信,李岚清、王恩魁、李柏林、周同义、贾志学等六名年轻共产党员,将刻有毛主席题词“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放置在厂区中心广场基座上。接着,领导干部带头挖土,破土动工,开始了土建施工。从各地调来的一万多名建设大军,在一匹红绸上签名向党中央表决心,一定要三年建成汽车厂。轰轰烈烈的建厂活动宣告开始。

  1953年夏天,中央决定把一汽的施工任务交由建筑工程部全面负责。一汽已有的施工力量和主管施工的干部,也调给建工部,加上建工部调来的力量,统一组成建工部直属公司,采取承包方式,担负全部施工任务。10月,建工部长刘裕民到长春筹建这个公司。从哈尔滨调来以刘一心为经理的工业建筑公司,从上海调来以陈佃园为师长的建筑五师,共有施工队伍上万人,干部数千人。

  经两个多月组建,1954年1月1日,建工部直属建筑公司正式成立。此外,还调集东北机械局的安装力量和华东土建安装队伍,组成安装公司。由一汽、建工部直属公司、安装公司三方组成652建筑工程公司,饶斌任总经理,刘一心、张哲民、陈佃园任副总经理。

  当时条件很艰苦,长春虽然是大城市,但战争造成的创伤尚存,一下子来许多人,住的、吃的、交通等都存在问题。但干部、工人,以战斗的精神艰苦创业,决心努力填补祖国汽车工业的空白。一些汽车工业老专家,为实现制造国产汽车的夙愿,从国外和国内各大城市来到这里贡献技术和专长。老干部为摘掉不懂汽车工业的“白帽子”,一面刻苦学习,一面担起领导重任。大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以能参加一汽的建设而自豪,满腔热情地投入建设者行列。上海等大城市的老技工听说调他们支援汽车厂的建设,打起铺盖,告别亲人,踏上征程。特别是南征北战、抗美援朝立下战功的建筑五师,来到汽车厂工地,头顶青天,脚踏荒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过着最简朴的生活,干最艰苦的工作,成为一汽工地上一支最活跃最过硬的突击队。根据《人民日报》驻一汽记者林里写的脚本拍摄的一汽建厂伟大场面,突出反映了这支子弟兵的英雄业绩。

  8月中旬,一汽的300、301宿舍区也动工兴建了。宿舍的设计是按苏联的统一规划,由上海华东设计院承担的。设计的宿舍标准,略高于当时国内一般职工宿舍标准。

  8月22日,国家计委批准一汽施工总进度报告,一汽的施工有了正式依据。

  长春市的领导机关,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一汽解决种种困难。发动职工、学生到施工现场义务劳动,最多时上万人。把城市建设经费集中起来,用到通往一汽的宽平大桥、马路、有轨电车及煤气管道建设上来。商业、粮食、邮电、银行等,都在厂区设办事机构和服务网点。自来水管道通到厂区和宿舍区。还挤出房子,安置一汽的干部和工人。只要有可能满足一汽需要,长春市的人民都热情支援,有力地保证了蜂拥而至的几万人的衣食住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年建成”的决定,要求汽车厂的全体职工苦干、苦学。建设大型工厂、机械化施工、生产汽车,都是生疏的新课题,即使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也需要边干边学边提高,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建筑总工程师英世鹤,看了施工机械图纸后说:“这哪是我们过去的基建,这是机械化施工啊,没人见过,没人懂啊!”不懂就要学习,许多技术人员初次接触苏联的建筑技术,例如混凝土要求配制不同的标号,钢筋要求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甚至黏土砖、砌砖砂浆也有不同标号的要求。这对中国建筑技术人员是新鲜事,大家感到重新学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工作的同时,都投入学习的洪流。工余、节假日也不休息,努力学习苏联技术,迅速组织试验机构,学习苏联的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图管理、材料化验与试验和新材料的试制以及严寒条件下进行施工的技术。

  1953年秋,建工部决定把长春作为培训干部的基地,首先从建工部调100多名干部边工作边学习。以后又从几个大区建筑管理局调一批领导骨干,实习管理业务。那时建筑公司有些部门领导干部多达七八人,但从未造成困难,而是互相帮助,在学习中很好地共事。

  9月15日,在莫斯科签定112178号合同,规定一汽在1953年~1955年,派出250名实习生赴苏学习。9月19日,在莫斯科签定热电站设备分交协议。9月21日,在莫斯科与苏方签定设备分交协议,分交单包括九个厂房及毛坯拔料车间的设备。11月2日,一汽第一批出国实习生39人赴莫斯科。

  饶斌是自告奋勇来一汽挑这副重担的。为实现7月15日开工典礼上全体职工致毛主席信中的“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成建厂任务”的决心,他全身心投入工作,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总有许多事情要干。他休息很少,午夜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晚饭端到面前时,他已沉沉入睡。早晨,又准时到达厂里。有时干脆不回家,就住在厂里,打会儿盹,又按第二天的学习、工作程序进行。早饭前学习,早饭后开始繁忙紧张的工作。除处理事务外,他总是和专家组长希格乔夫等到工地了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随时向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如浇注基座有蜂窝、挖基础时抽水不彻底、坑底不干等,他都严肃指出,要求认真纠正。

  开工典礼后,一汽处于一边施工、一边集结力量的过程中,机构、制度很不健全。他们认真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首先抓建立健全责任制,建立工作秩序,克服责任不清、秩序混乱、互相推诿、无人负责等现象。

  开工一个月后的8月18日全厂干部会上,饶斌根据开工后的问题,作了《关于建立责任制运动的报告》,要求解决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管理中各种问题,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首先要求搞好计划管理。计划必须先行一步,各部门要互相联系配合,使材料、劳力、机械、工具、运输力等的使用调配合理。他特别强调在班组中贯彻作业计划,克服组织混乱和劳动纪律松弛的问题。要求大家在加强计划责任制中,主动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主动组织群众解决。还强调要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建立各级定期检查制度。他指出必须重视计划的严肃性,计划晚一天完成,就会使国家多支出185吨粮食,要求9月中旬解决好这一问题。经过全体职工努力,完成工程计划的情况大有好转。

  为解决经验不足问题,必须加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摸清问题。他们建立各级碰头会制度,每月由厂长向全体干部做一次总结和工作安排。由于当时是贯彻苏联的厂长负责制,所以由饶斌来做。

  9月20日,饶斌在全厂干部大会上作了《贯彻作业计划、保证工程质量、厉行节约,为超额完成今年工程任务而努力》的报告。他总结一个月取得的成就和原因,然后提出:

  第一,要巩固计划管理责任制,应以作业计划为主。有了作业计划,才能克服施工中的盲目性、被动性和混乱现象。根据厂的月计划,现场要制定旬作业计划。制定月计划要由工区主任和主任工程师负责,以计划干部为助手,吸收组长以上干部参加,提出计划指标,再通过班组讨论,计划才能切合实际,便于贯彻执行。全厂职能部门根据工区旬计划,要做好计划的平衡工作。

  第二,要开展质量责任制。他表扬工程质量优良的木工场。其主要经验是:领导干部重视质量,整日在工地进行检查并做技术指导,有多人进行政治教育和技术教育;实行“试制”,使工人掌握操作技术和规程;检查部门抓得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批评了辅助工场的严重质量问题。辅助工场两排20个柱基中,六个露筋14处,麻面蜂窝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区领导对专家有意见,阳奉阴违,不尊重检查站意见,对蜂窝麻面的柱基,不采取有效措施,反而涂沥青掩盖,企图蒙混过去;现场管理混乱,工人不知操作规程的质量要求;没有分工负责制,一个基柱打一半,工人就调走了,基柱是哪个小组打的弄不清楚;政治思想工作薄弱,辅助工场没有一个共产党员,技术监督站没有起到作用。

  第三,要开展经济核算运动,要求到年底节约资金200亿元(旧币,合新版人民币200万元)。

  这时建筑五师4500人到厂并立即投入工作。基建增加了生力军,全厂兴奋鼓舞,干劲更大。

  8月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后,现场开展劳动竞赛,职工劳动热情更加高涨,出现很多先进小组,进一步激发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按苏联机械化施工要求,要搞拓型基础,要求将柱子、房架、房盖用混凝土预制出来,然后进行吊装。还有泡沫水泥、矿渣粒混凝土等,都是新技术,大家没经验,要先进行试制、观摩,稳妥地掌握工艺技术后,才能正式投产。在这样大规模紧张的施工中,发生个别质量事故,难以完全避免,但对事故不能轻易放过,一般都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参观,座谈,分析原因,研究加固与补强方案,征得苏联专家同意后,进行加固补救,直到达到满意为止。为在实践中摸索正确的工作方法,在浇灌混凝土时,饶斌与总专家亲自推车,进行示范。

  10月24日,饶斌在厂部科长级以上干部大会上,作《关于质量责任制运动总结报告》和《认真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初步基础,为开展经济核算制而斗争》两个报告。在关于质量责任制总结中,他批判五种错误思想:与过去的工程比而产生自满、差不多思想;把工程进度与要求互相对立的思想;只注意大工序忽视小工序,只注意正式厂房工程,忽视宿舍、暂设工程;对错误不敢正视,采取欺骗掩盖的手法等等。他说:决定质量的因素很多,技术管理占很重要的地位。根据几个月中施工质量好的单位的经验及不好单位的教训,要求施工中集体研究图纸,因为施工的根据就是图纸。发现图纸有错误,亦可及时纠正。万不可以“保密”为借口,拒绝技术员、施工员看图纸。要实行技术层层交底,最好用实物或模型向工人讲清楚,教会工人操作。新工序开始时,最好先“试制”,取得经验后,制定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加强技术责任制。防止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听取工人正确意见,造成质量事故。要贯彻工人自检、小组内交接班互检、专职人员检查验收的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至10月23日,一汽的土建工程按月进度完成得很好,他们决定要进行冬季施工,做到“好、快、省”地全面完成本年度计划。为此,饶斌作《认真建立经济核算制的初步基础,为开展经济核算责任制而斗争》的报告。他批评以“大工厂”自居的大派头大少爷的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思想和作风;习惯于供给制,不愿精打细算;只顾好、快,不顾节省等的思想。提出三点要求:

  (一)继续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巩固运动成果,克服浪费现象,克服供给制思想,提高与加强对经济核算的认识。

  (二)加强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做到资产查清,买有计划,调拨有手续,使用有人管,按时提折旧费,账有数,库有数,用有数,数数相符。

  (三)编制设计概算和工程预算。根据不同单位不同情况,取得试算成本与成本管理的初步经验。如加工厂按月按产品分类分批计算成本,正式厂房按分部工程计算成本,附属企业按单位工程计算成本。

  为抢进度,在冬季施工中,他们创造性地采用火车头向建筑工地供热,保证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都能持续施工。

  用火车头供热的建议,是上海来的工人朱绵富同志提出的。他回忆说:1953年我响应上海市委支援外地建设的号召,当年10月到长春华东机电安装公司,被临时安置在重光路一号的“老皇宫”里。这栋伪满王朝的宫殿满是战争伤痕,又破又脏。但大家还高兴地说:“昔日金銮殿,今日工人住”。接受第一项任务是安装宿舍301工地的锅炉,这是关系办公楼和宿舍区冬季采暖的必保项目,在同志们夜以继日地奋战下,提前完成了。接着投入热电站的辅助设置工程。我是电工组长,带领大家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电气工程如期竣工。但由于管道设置问题一时不好解决,用热电站废气采暖的设想不能实现。我想起在戚墅堰机车厂安装电灯时,澡堂锅炉坏了,厂里调用火车头蒸汽把澡堂水吹热。因此我向苏联专家提出建议,调几台火车头解决问题,专家伸出大拇指说:“很好!很好!”两周后调来火车头,解决了临时采暖问题。

  1953年12月15日开始第一个冬季施工,主要以热电站厂房的基础、框架工程为主。同时动工的还有有色、底盘、辅助车间的厂房。长春已是冰雪世界,工地和高耸的建筑架上,披上了银装。建筑者住在四壁透风的工棚里。白天,头顶雪天,脚踩冻土,硬爬上30多米高处绑捆钢筋,浇注混凝土,手冻裂一条条口子,用胶布缠起来继续干。大吊车不能发动,司机就半夜起来,用炭火烤吊车,确保上班时吊装。结冰的道路太滑,大吊车不能走,职工们就用草垫子铺路,保证大吊车畅通无阻。工人们脱去棉衣,拿起钢钎子,抡起大锤,硬是把层层冻土从地层中刨出来运出去。为测量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测量工人不仅要爬30米高的柱子,还要钻进40多摄氏度高温的模板,在模板里闷得透不过气来,可一出来却是满头白霜,全身衣服结成冰板。就这样奋战一个冬天,热电站、底盘、有色、辅助四座厂房,拔地而起。

  为保证冬季施工,建设者开展许多革新和创造,如用冻结法砌砖,用高热法搅拌混凝土,施工用暖棚法进行,这样既节约成本,又确保施工质量。施工中大家刻苦学习,钻研技术,并抓紧晚上空隙时间,摸黑练习翻砖调头,练习用手摸识别砖质量好坏,创造了双手砌砖法,使砌砖由每人每天七八百块,提高到一两千块,有时,达3000多块,创造了砌砖的高速度。第一次冬季施工的胜利,为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冬季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厂初期,吃住行都很艰苦。人们说,吃饭当“排长”(人多食堂少,要排长队,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才能吃上饭),学习当“连长”(学习一定要联系实际,干啥学啥,学啥用啥),睡觉当“团长”(睡觉缩成一团,早晨被上还有白霜砂土),工作当“旅长”(整天在工地上跑来跑去)。新的事业要求大家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进行工作。学习是业余的大事。下班后办公室经常是灯火通明,有的学俄文,有的翻译、编写资料,有的草拟规章制度,有的编写教材。许多转业的老干部、军人和工人,纷纷进入夜大、中技校、文化补习班学习;一些上过大学的领导,仍和大家一起上技术课、管理课。许多人来不及回家吃饭,经常啃窝窝头。他们为了做夜校习题,不知熬过多少夜。

  第一年的建设十分艰辛,大家都缺乏经验,物质条件也不好,但一汽的党政领导团结全体工人、干部和专家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预定的任务。约占基建总工程量的百分之十几,质量也达到要求,有的质量良好。大家在实践中取得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12月5日,饶斌赴莫斯科,同斯大林汽车厂商谈长春汽车厂开工生产的进度问题。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4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