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Sohu >> 汽车频道首页 >> 专题 >> 饶斌传记 >>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
1954年
2004年01月09日08:21  作者:张矛   来源:搜狐汽车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1954年的土建任务很大,占总量的55%,安装任务也很艰巨,12个车间要开始生产,所以机构需要变革。1953年所有干部都集中搞土建,为迎接繁重的土建、安装、生产准备的任务,需要调整组织机构,三个方面同时动作,协调前进。但土建还是最繁重的,各方面必须支持土建。建工部直属工程公司,把十个工程区变成十个建筑分公司。许多同志愿意分配到汽车制造厂搞生产汽车的工作,饶斌在干部会上,强调土建工作的繁重、艰苦和光荣。要求干部不要对工作挑挑拣拣,要经得起考验,服从革命利益的需要,各个机构的干部都要从整体出发,强调共同完成任务的观点,反对本位主义。在建设中要创造正确的甲、乙方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机构调整顺利完成。

  根据建设的需要,1954年初成立两个临时车间,一是机修车间,苏天负责;一是工具车间,沈曾华负责。没有正式厂房,工具车间设在土建公司的一座暂设工程──水泥预制件的厂房里,它的梁柱是木头的,墙是高粱秆扎的,抹上泥土,房顶铺一层油毛毡,与预制件厂一墙之隔,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临时工具车间第一件事是设备调试,为将来辅助工场工人进行“练兵”。确定工具车间的平面布置时,除大的机床(如龙门铣、龙门刨)外,辅助车间所有的各种切削机床,都尽量选一台。工人过去用的都是旧机器,现在见到崭新的机器,无不加倍关爱。技术人员大多没见过这样的设备,机床说明书又都是俄文的,不少人看不懂。第一任务是弄懂说明书,然后分工包干,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合作,准备安装试车。经过充分准备,开始打基础,安装设备、清洗、试车,两星期就全部完成。包括一些精密设备,几乎都是一次成功。几十台设备安装就绪,岗位都定了人。以后临时车间的老工人,分到辅助工场各车间,在安装设备、调试生产中都起到骨干作用。第二件事是组织工具试生产。3月份,指导工具生产的苏联专家罗索夫到厂,但图纸没到,车间自用的工具辅具也很缺乏。有的同志主张等一等,多数同志主张自己干,先从简单的入手,再做复杂的。车间领导认为这正是练兵的好机会,动员大家行动起来。技术组绘出工具草图,专家提修改意见。供应组很快把毛坯材料准备好了,机床开动起来。工人精心操作,入库成品日见增多。苏联专家外出仅几天,回来看见工具架上已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许多工具,直点头赞许。虽是初级产品,但它是中国汽车工人迈出的生产工具的第一步。第三件事是在试生产中摸索工具管理经验。开始采购员不懂业务,车间需要油漆喷枪,他竟采购一只儿童玩具手枪。库主任不知工具名称和用途,库内有工具,他找不到,时常影响生产。后来调一批老技工进库,在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下,花两三个月时间,整理分类,建立制度,才有好转。辅助工场开工时,工具库在技术科领导下,工场内四个工具库主任,都是从临时工具车间调来的,再没发生有工具借不出的问题。

  1955年初,临时工具车间完成历史使命。

  一汽全部机械设备,除运输设备和动力设备外,均根据苏联来的设备分交单清查。1953年底已来分交单10411台(套),其中由苏联供给的3497台(套),完全自备的1477台(套),由苏联来图纸在我国加工的1866台(套),另有3571件(台、套)工具、仪器、设备分交单未列出细目。为了顺利进行热电站和22个车间的安装任务,一汽建立附属工厂,以对到厂机械进行修配和加工部分必需零件、部件,保证设备安装的顺利进行。1953年11月份起,组织已到图纸的译制工作,仅安装图纸就两三万张,需调大批人员进行。为保证安装工程质量,起草了安装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安装人员是一机部从沈阳、华东调来的两个安装公司的人员。他们一到即投入宿舍区采暖锅炉和热电站辅助设置工程的安装工作。

  1954年2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四中全会揭露批判高岗、饶漱石分裂党的阴谋,做出《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接着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周恩来领导下,召开东北会议,进一步揭发野心家高岗在东北分裂党的罪行。哈尔滨市委的负责人也揭发高岗指使李常青对饶斌进行错误的批判一事,并要为他平反,肃清由错误批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高岗在解放战争、经济恢复时期都在东北担任领导工作,他所散布的“东北先进论”“东北特殊论”等错误思想流毒全东北,破坏和影响党和国家“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所以东北各省、市都需要召开各种会议,批判高岗的分裂主义,肃清其流毒。这些会议花去一汽党政领导干部很多时间,客观上分散了精力,所以上半年建厂任务完成得不大好。5月份在热电站的建设中还发生质量事故,四五十根柱子浇灌不好,砂石在下面,水泥在上面。这些都是由于施工前缺乏全面认真的准备工作造成的,同时也出现窝工、停工现象。一汽领导严肃处理了这些质量事故。据党委宣传部毛永同志回忆,情况如下:

  在紧张战斗的工地上,钢铁在震响,电光在闪烁,竖起的柱子像一片森林,架起的红色钢梁像天空的彩虹。就在这紧张的战斗中,在一号门前召开职工大会。只见40来岁的饶斌厂长,十分严肃地站在主席台上。平时他总是和蔼可亲的,今天却紧皱眉头,像很生气。“出了什么事?”人们探听着。大会开始后,饶斌厂长高声问:“同志们!我们从天南海北来到这里为什么?”台下高声回答:“为了建设好第一个汽车厂!”他继续说:“人民把这样重大的任务交给我们,是我们无上的光荣,我们应该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把它建设得好上加好,我们放上的每一块砖,都联系着祖国,浇灌的每一吨水泥,都倾注着我们对党的心意。出一点差错,有一点不负责任,就对不起支援我们的全国人民!”他又说:“今天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我们的一个工地,在浇灌基础工程中,没有捣实、填满,竟然出现蜂窝、狗洞,这是允许的吗?”台下高声喊“不行!这简直是犯罪!”他说:“是犯罪!可是还有人说,有点蜂窝狗洞,不影响工程质量。这是敷衍塞责、马虎凑合的态度!同志们,我们的社会主义工程,不允许有一点疏忽凑合,每一个工程都应该是一丝不苟,质量优良!”“怎么办?”他手臂一挥,用洪亮的声音毅然下命令:“推倒重来!重新开始!负责这项工程的要做检讨,马上动手,把这个不合格的工程,从我们的工地上清除掉。”要把十几米深、灌注许多吨凝固水泥抠出来可不简单。顿时只听电铲咚咚,风镐呜呜,人们紧张地清除工地肌体上的这块赘瘤!

  为了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杜绝质量事故,他们建立了“六查”制度。即查图纸、查技术准备、查材料、查动力、查机具、查加工品,规定各单位各工区都要做出旬作业计划。6月底全厂完成土建计划1/4。

  这时在安装方面却窝了工,原计划1954年完成设备1400台(套)的安装任务,上半年还在准备阶段。经过研究,初步明确安装设备应以车间为主准备的工作方法,使车间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使车间人员具体摸清和掌握今年需要安装设备的全部情况,明确安装服务的内容和制度。专家设计的安装准备工作的“一号表”,使车间、土建、安装加强了联系,建立了正常的工序。6月份动员全厂干部讨论全厂计划,7月2日,饶斌向全厂干部作全年建厂计划报告,总结上半年的工作,安排布置了第三季度工作。

  全国100多个厂矿为一汽承担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协作产品的生产任务。最紧张时,每天有三四百个车皮满载全国各地支援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来,一汽工作十分繁重。为统一全厂行动,一汽创办《建设快报》。年初建筑公司和工厂机构分开后,该刊物归建筑公司。工厂7月起另出《简报》,每周一期。报纸分别由经理办公室、厂长办公室编辑,刊登工厂建设中的重要活动、各方面的好人好事和存在的缺点错误与问题,欢迎职工对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被批评的单位与个人,在报上做检讨。直到1955年7月,《简报》改为《汽车工人》,先后由陆一峰、黄洁民(代理)、谢强等任负责人,7月1日出第一期,周三刊。

  为加强建厂中的计划性,国家要求第一汽车制造厂根据中共中央三年建成的指示,依据国内外配合建厂的各项条件,拟定整体建厂计划,经国家批准后,作为指令性文件。它不仅需要厂内由建设、安装、生产各方协力执行,同时也应成为厂外协作单位共同争取实现的目标。它可使厂内外、国内外各项工作都统一组织起来。整体计划是加强计划性的主要基础,整体计划的工作项目要尽量详尽,工作量以设计进度进行概算,工作进度以季度定指标。由于工厂设计是苏方搞的,资料尚未到齐,对投产后的效率增长进度等,我们缺乏经验,只好根据苏联先进效率,结合我国平均先进水平定额进行制定。一面接受苏联专家指导和帮助,一面以车间为主体,采取填写“二号表”(零件生产准备工作进度表)的方法,充分运用已有的技术资料,提出对土建、安装、人员到达、材料、毛坯、工具、协作产品,以及对国外零件供应量与进度的要求。对各厂职能部门的具体要求,则经厂职能部门以专业会议形式分别汇总、审核、平衡后,再拟出全厂汇总的整体计划。这样由国外到国内,从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由分到总,反复平衡修改逐步制定出来。从6月份提出制定整体计划,10月初才拿出全厂性的整体计划。饶斌在10月12日全厂科级干部会上布置全厂讨论整体计划,又对第四季度的工作和生产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生产准备工作的展开,基本上是根据苏联到达厂内的资料的情况进行的。一般技术资料的到达是先到全厂性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参考学习的产品图纸、工艺路线、工艺卡、协作产品图纸,以后才陆续到达正式产品图纸、工艺路线、工艺卡、协作产品图纸等。工厂组织机构的建立也与这种情况相适应,先建立厂级的职能单位,再建立车间的筹备组织。开始时,主要是翻译并学习各种技术资料文件,将技术文件分配好、管理好;根据初步设计提出人员培训计划,进行第一批工人委托培训。根据协作产品参考资料要求,在国内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和初步确定合作对象及订立协议;成立临时工具与机修车间,用已到设备进行生产,以熟悉生产和探索生产的管理经验。这一阶段工作是从1953年第四季度到1954年第二季度。为完成图纸译制工作,全厂配备301名图纸译制人员,还从苏联运来一台半晒图机,两天能晒图3000~3500米,解决了译制图纸跟不上需要的问题。

  中央设计室的主要任务,不是工艺装备、非标设备的设计,而是翻译、描晒、供应图纸。工作量最大的是晒图,描图员最多时100多人。描图员多数是解放初期中学、高小的毕业生,一部分是从上海、武汉、北京、沈阳等地调来的描图员,大多数在18岁以下,是一支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队伍。他们进厂后,三个月培训中,不仅学技术,还学政治。第一课就讲为祖国贡献青春,还讲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再就是讲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进行描图作业训练。描图员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图纸复制供应工作,纷纷开展劳动竞赛。100多人分11个组,按组的人数与定额下达指标,每天有专人进行认真的考核和统计。每月末进行两次小评,给优胜小组发流动红旗,年末总评评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竞赛中,中央设计室描图组,首创“大流水描图作业法”。就是每个组一次铺满十几张桌子的图纸,分成画边框、盖图章、点画细线、打箭头、画直虚线、曲虚线、直实线、曲实线和写字等若干工序。心细手巧的姑娘可以担任描细线,动作利索、上墨斗利落的小伙子,可以担任描实线,写仿宋字又快又好的负责写字。这种作业法推广后,比传统的描图法提高效率50%。描得又快又好技术最全面的于金铃,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劳模代表大会,还受到过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描图员的工作虽然紧张,但他们坚持学习,文体活动很活跃,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还请东北人民大学的老师作读书报告。

  1954年准备在湖北建设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部分干部,在厂长刘西尧(原湖北省委副书记)的带领下到长春。要求一部分干部进入一汽的机构中实习,一部分干部离职学习,编入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先后成立两个班。第二汽车厂的上马,是苏联援建项目由141项扩大到156项时,黄敬部长提出的。他觉得中国这么大,应该在北方和南方分建两个汽车厂,得到中央的同意。但到1956年投资紧张了,石油紧张了,有人主张汽车厂不要搞那么多。这时,黄敬去苏联谈判,还想再坚持一下,但黄敬回国后,二汽已下马。二汽的干部少数留在一汽,如罗红等,大部分分配到其他工业部门。二汽的产品资料给了南京汽车制造厂,1958年生产了“跃进”牌汽车。

  1954年三季度开始,进入以车间为主的具体生产准备阶段。根据整体计划进度、车间开工顺序、生产纲领的基本要求指标,运用正式工艺产品图、工艺路线、工艺卡及设备总平面布置图,用《零件生产准备工作进度表》(二号表)定的方法,查清各种条件,提出各项工作进度要求,经各有关厂级职能处室汇总后,即具体地有计划有系统地展开各项生产准备工作。为了认真贯彻工艺规程,全面达到工艺要求,需进一步组织车间技术资料的学习,并在全厂领导干部中组织文化和技术业务学习。同时展开厂外协作,如标准与非标设备的订货,签定合作产品合同,调查国内生产材料供应的可能,拟定工人自训计划,包括工长、调整工、工序工训练等。对行政管理干部以及不同职能单位,也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为能生产出合格汽车,首先要求干部和工人学到各种生产技术和业务知识;要求各级领导带头学习。1954年3月作出决定,要求六个月内,厂级、处级和部分科级干部,学习《汽车构造》、《金属材料》、《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1954年下半年,全厂掀起学习高潮。文化低的,除在工作中学习技术外,还要补习文化。为此,成立学习委员会并加强技术教育处的指导作用。每个人都要定学习计划、接受考核检查。车间把学习生产技术资料当做生产任务一样完成。安装设备前,必须完成生产技术资料的学习。

  1954年秋,掀起了学习热潮。9月末,参加学习情况如下:(一)业务技术学习编51个班,学员达2059人,多数干部参加。(二)全厂性的专业班七个:(1)汽车专业班120人,主要是厂处级和车间主任以上干部,学习二年至二年半。(2)企业管理班,全厂科以上干部571人参加。(3)生产管理讲习班150人。(4)教育干部业务学习班30人。(5)工具机修专业班116人。(6)汽车产品图纸班27人。(7)统计人员专业班700人。这样,职工在不脱产情况下,很快提高了业务知识和生产技术知识水平。

  苏联专家帮助工厂制定一套正规的业余文化学习和业余技术学习规划。职工通过长期学习,得到系统的提高,逐步变为有文化修养和技术知识的高级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领导干部,这不仅可满足一汽生产需要,还可为国家输送建设人才。他们还举办一至六个月的新技工训练班,工人都要到基础技术理论班、专题讲习班(如经济核算、技术责任制等)、先进经验传习班学习。还筹办技术学校,经过一两年培训,优秀的可作为基层干部。机械部与教育部、农机部还在长春建立汽车拖拉机学院,任命饶斌为筹备委员会主任,梁绪修任副主任,筹备工作主要由梁绪修负责。1955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山东工学院部分有关专业调整合并,建成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饶斌被任命为院长,梁绪修任副院长,工作主要由梁绪修负责。学院1958年发展为吉林工业大学,饶斌不再挂名当学校领导。

  根据目前需要和长远规划,工厂办了业余文化学校、中技夜校、夜大学,基本采用正规学校的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起组织管理、学习进度、教师聘请、课堂秩序、教育制度、图书教材供应、教师报酬等一系列制度,以巩固职工教育有秩序地进行。

  厂党委还决定开办领导干部进修班,地址在绿园教育大楼,参加的100多名干部按文化水平分班。包括正副厂长和书记,都能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工厂从多方面为学习创造条件,住市内的同志,每天早上6时有班车接,7点上课,9点下课后赶去上班。星期日上午,还借在市内的托儿所进行补习,由老师解答疑难问题或做实验,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还调一批技术人员和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任教的有杨汝楷、杨稚竹、郭士炎、王风山、李荫寰、许家驹等。领导干部进修班是正规的技术学校,选用苏联中等专业学校的课本。通过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中等技术文化水平的基层干部,这也是当时技术教育要达到的初步目标。学员具有看图能力,方便了工作。专业课注意实物与形象教育,讲汽车构造,都以实物进行讲解。学习金属工艺学、公差测量与配合、汽车制造工艺等,都到工厂进行直观教育,以加深理解。教学中注重用工厂事例和实践,增强学员的接受程度。机床操作、钳工锉活等,都让学员动手。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驾驶汽车,女学员吴企英、黄凯都学会开车。三年后进行毕业答辩,由专家主考,每人抽签答三题,许多人都通过了。

  一般干部和工人,面对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厂房,一台台复杂精密的机器,心情很激动,也感到压力很大,迫切要求提高文化、业务水平,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一辆汽车上万个零件,有的部件要经过上百道工序,每个零部件的制造,涉及材料、机械加工、协作件,都需要学习。一进厂,领导就一再提醒,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用知识武装起来才有力量,才能工作。现代化的大工业是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结合,没有文化和专门知识,搞工业就无从谈起。在厂领导的组织、带动下,职工自觉地投入学习热潮,实现由外行向内行的转变。

  当时条件很艰苦,许多人住临时工棚,一个房间内十几个人睡一个大铺。没有教室,简易工棚、饭厅、红角、走廊就做学习场地。没有桌子,把本子放膝上做记录。学习时间排得满满的,星期天至少也安排半天学习。晚上做作业,常常到深夜。许多文化低的,就是这样刻苦学习,从高小、初中,一直补到中等技校水平。数九寒天,清晨外面漆黑一片,刺骨寒风卷着漫天大雪,吹到脸上像刀子割,可通向教室的雪地上,早印上学员的脚印。三伏酷暑夜,人们还在灯下苦读。夏天的床铺下长了青苔,时而有蛤蟆跳出,学员们不顾这些,一心拼命学好本领,为生产汽车贡献力量。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到处都是惜时如金、孜孜不倦的学习气氛。

  饶斌对教育工作很重视,教育处长找他,他总是认真听取汇报,帮助解决问题。夜大初办时,要求入学的人很多,没有考上的,要求增加班次,被“围攻”的教育处副处长吴芷英,正苦于无奈时,饶斌来了,他耐心地讲,应该实事求是地根据自己的水平,进各类学校的各种班级,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听他一说,大家都服从了,为教育处长解了围。饶斌去世后,有同志回忆:“到一汽后,经过半年补习,取得初中毕业证,至今保存着。”如全国劳模张国良,到一汽时,才在上海扫完盲。他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学到中专班,后来当劳模,搞技术交流活动多,夜大没能读完,后来被选拔为副厂长。

  建筑工程部也把长春作为培训干部和人才的基地,学习工厂化、机械化的施工方法,迅速建立了预制加工基地和集中的搅拌站,认真学习结构装配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建工部副部长周荣鑫到长春蹲点,从部机关调100多名干部,包括司局长,边工作边学习。又从各大区调来建管局一批领导骨干,实习管理业务。

  1954年夏,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大、重庆建工学院等院校学生到长春进行现场实习。建筑工程公司领导,还请教授给干部上大课。清华大学杨曾艺、同济大学黄蕴元等教授,多次登台执教,礼堂坐得满满的。饶斌在学习上起带头作用,他作动员报告说:“学文化技术是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过去学会的东西,许多不适用了,不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钻进去,二年、三年……总可以学会,总可以由外行变成内行。学习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党的事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他既是各项教育工作的领导者,也积极参加许多课程的学习,而且只要参加,必定坚持到底,从不轻易缺课。他还请了几位工程师、教师,从产品到工艺,一门一门地学。他说这种做法有三大好处:一是学了知识,二是有一批专家做他的老师和参谋;三是可以推动群众学习。他在一汽宿舍区有间临时宿舍,几乎每晚都有课。听完课,就招呼同住一个单元的顾尧天和滕伯乐到职工宿舍“去转转”。别人躺下了,他还在写写看看,很晚才休息。他不但学习汽车制造知识,还学习建筑安装知识,经常深入工地,组织干部研究问题,并曾写出长达数万字的建厂工作总结,探讨基建和建筑施工的规律。

  为了做好生产准备,需培训大批徒工。在机械部和汽车局的安排下,全国49个工厂,为一汽培训59个工种的徒工,主要分布在汽车局直属的四个制配厂和大连、沈阳、上海、济南、哈尔滨等地的机械制造厂,共培训2000多名工人。

  生产管理干部必须适应生产需要。厂长、处长、车间主任、工段长各个环节的领导干部,都需要到生产岗位培训实习。计划分三批赴苏联斯大林汽车制造厂学习,第一批150人,由郭力副厂长带队。第二批是生产办公室主任孟戈非带队。第三批于1956年6月回来,不久即开始生产。共去约500人。到斯大林汽车厂实习的同志,先要上俄文班,从学字母背单词开始。有人过去学过英文,但发音不同,语法也不一样,说俄文时还容易冒出英文音调。经过几个月学习,初步掌握简单的对话就出国了。出国前确定实习的专业。学操作技术比较好点的,可以看,可以计算,可以画图,可以书写。学管理的就需要语言交流和专业知识。如黄兆銮实习工具管理,需向有关人员调查学习,向工具分发工学仓库管理,向技术监督工长学工具使用技术,向定额技术员学各类定额编制,向磨锋工人学磨锋技术和管理,向车间主任学全部工具管理和处理各方关系。晚上还要抄录各种工具定额和实际消耗资料,作为一汽生产时的参考。当时中苏关系很好,斯大林汽车厂对这些身居异国他乡的学员很照顾,往往把办公室留给一汽学员使用。而实际消耗的资料对外是保密的,却也提供给一汽学员。一般是实习一年。厂里给学员盖一所楼房,容纳一百多人,实行统一管理,党员学生选举产生支部,纪律很严格,根据驻苏大使张闻天的意见,不许在苏联恋爱结婚,违纪者严肃处理。

  在艰苦的建设中,文体活动也开展起来。1954年春,一汽第一个体育领导机构──厂体育运动委员会建立了,副厂长宋敏之担任主任。体委第一件事是筹备举行“一汽首届田径运动会”。为能参加运动会,开展体育锻炼的人数骤增。首届田径运动会场址在“白楼”门前的操场,市体委派来不少体育教员担任裁判。5月4日,首届运动会正式举行。赛跑和跳远的成绩有些达到当时省市的水平。一汽篮球队1953年8月取得长春市男子冠军。从篮球运动,发展到排球、羽毛球,活跃了职工的生活。各球队还经常出征或邀请邻省球队进行友谊比赛。特别是曾代表我国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篮球国手唐振声调一汽后,篮球队坚持刻苦锻炼,技术水平一直较高。

  这年春天,中央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机关科室人员上下午各做十分钟广播体操,这是世界体育史上的创举。当时办公楼是临时借用的301家属宿舍的29栋至35栋,工间操时,各栋门前站满人,参加锻炼。

  为活跃工地文娱生活,1954年,东北局为一汽组建文工团,从东北文艺团体中抽调60多名骨干,有话剧、歌唱、舞蹈、曲艺等方面演员。他们演唱东北大鼓、河南坠子、单弦、二人转,还说相声,经常到施工现场收集新人新事素材,创作节目,到工地演出,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活跃职工文娱生活。逢年过节还到郊区农村演出,搞好工农联欢;到部队演出,加强军民关系。最使人感动的是新年期间,为表扬奖励建厂中做出贡献的职工,在东北人民大学礼堂那场演出。礼堂没上门窗、没有暖气、没有座位,用长木板放在砖头上当座凳。零下十多摄氏度的天气,演员们穿绸衣裙跳舞、唱歌、表演节目;看的同志也冻得够受,但是会场情绪热烈,秩序良好,一直演到夜晚12点。厂领导对文工团很关心,党委书记赵明新数次表扬文工团演出的节目短小、健康,有一定艺术水平。厂长饶斌也对演员思想、生活予以关怀。

  设备安装工作是联结基建和生产的重要环节。机械安装公司加强和土建部门的联系,了解土建的进度以及在安装天车等设备对工字梁、基础、地坪等的要求,以求统一双方的质量标准,力求避免土建完成后,因验收不合安装要求而返工的现象。返工一次要重新调回劳动力、施工器具,重新做预算、领材料和加工等,土建和安装计划都得拖期,双方工作均陷于被动。因此要求各方密切配合,发生问题要共同解决,以利今后工作。如安装公司到设备仓库提运天车时手续过繁,需到设备处、工艺处、车间、仓库、运输处联系,要盖20多个章,这些做法急需改进。设备出库后,往往部件缺损,需加工修补,亦需加强部门间联系及时解决,以免拖延工期。安装公司要大力加强思想领导,树立面向工地为工程服务的思想。通过解决施工中的问题逐步加强内部有机联系。

  由华东机电安装公司和本溪安装公司联合组成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到厂安装设备。为了保证机电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饶斌厂长7月8日决定,厂有关职能处、车间及设备仓库联合组成设备检查小组,对到厂的机电设备进行大检查,25天摸清了情况,把装箱数较多的大型设备放一起;对放置露天的精密设备,采取保护措施;根据设备生锈、损坏、缺件情况,制出明细表,提出除土、防锈、上油、重新包装、增设防雨设施等。8月份,就天车安装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方面的质量问题,有些不合格钢材虽已焊上梁,也坚决换下来。加工不合乎要求的坚决返工。天车制造上的质量问题,由厂家负责包修。建立健全各方的责任制,严格保证质量。

  夏天,6、7、8月下了44天雨,而工程却一天未停,大家克服种种困难,超额完成任务。

  为了积极发挥甲方对施工单位的组织监督作用,协助施工单位解决困难,厂长正式任命六个工区的甲方代表,而代表由各甲方车间主任担任。这样可使生产车间对建筑和安装的情况有整体系统的了解,为将来的生产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1954年下半年,推行“安装工程月计划编制程序”,把有关单位组织起来,互相配合,同为安装工程创造条件,保证其顺利进行。安装公司要求及时供应技术资料,以便做好准备。如图纸有错误或缺少,也能及时发现,做好补救工作;要求车间领导对设备位置变动等问题预先考虑,不要等安装后移动位置,影响工期;要求土建公司给安装设备创造条件,不要使他们上半月窝工,下半月赶工;土建质量要合乎要求。如地坪质量不好,安装打眼时就会打烂地坪而返工,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延误工期。安装公司的基层组织工段,对“逐旬分日”作业计划不习惯,调度工作忙乱被动,忽视调度工作对计划完成的保证作用,需要加强思想工作。在安装工程中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专家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机械处根据专家在先安装设备的辅助工场解决问题时的建议,整理成资料,供安装中解决问题参考。

  为加强安装工作的统一领导,一机部四季度将华东机电安装公司和沈阳机电安装公司合并,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机电安装公司,阎韫和石立志、王乃宽为正、副经理。根据建厂布局成立五个工区:一工区负责冷加工车间安装,二工区负责非标车间,三工区(以原管道工区力量为主)负责动力站,四工区负责全厂电气,五工区负责室内外工业管道。据三工区负责人杨一山同志回忆:1954年末,为完成年投资额,要求12月份一个月完成500台机床的安装任务。当时底盘车间地坪尚未灌浆,又是冬季施工,还没采暖设备,就用火车头做锅炉临时采暖。公司组织四个工区力量进行大会战,现场成立指挥组,统一作业计划,统一调度,统一设备出库,车辆和天车统一调度。指挥组天天开碰头会,研究解决问题,安排次日作业计划,安排土建和安装如何交叉施工。一个月的施工,干部、工人吃饭都是小跑,车间热气腾腾,紧张而有序。一个月完成504台金属切削机床的安装。以后三工区撤出底盘车间,负责煤气站、氧气站、压缩空气站和乙炔发生站等单位的安装。

  9月14日,中共中央调赵明新任一汽党委书记。原党委书记顾循调中央另行分配工作。方劼从江苏省调一汽任党委第一副书记,牛长学为第二副书记。党委委员有赵明新、方劼、牛长学、饶斌、郭力、马诚斋、谭立、罗红、张旭东、韦锡琢、李方曙。

  赵明新到一汽前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他响应党中央号召,报名参加急需干部的重点工程。赵明新到一汽后在共青团的大会上,以一个老共青团员的身份介绍自己。他说:他是1931年参加共青团的,在天津团市委做地下工作。1934年18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关押四年多。在监狱里遭到严刑逼供,被打烂的地方长期溃烂不愈,又得肺结核病。虽经残酷折磨,他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和党的机密。伤口痛得钻心时,他更增加对敌人的仇恨,更增加斗争的毅力和勇气。监狱中有秘密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互助,有领导地和敌人进行斗争,反对敌人的虐待和迫害。他在狱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其他书籍,英勇地对敌人进行斗争,在狱内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一直到被营救出狱。他话锋一转:现在我们已经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们要用双手为社会主义的大厦添砖加瓦,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劳动,难道我们不应该千百倍地加油干吗!

  这次报告对青年人教育很深刻,大家反映,赵书记的报告打动了我们的心。他告诉我们,和平环境同样锻炼和考验着每一个人。青年们也进一步了解认识了自己的厂党委书记。

  11月份,饶斌根据生产合作处的汇报,认为需要对外出搞协作的人员进行一些检查。生产合作处9月份到华东、华北试制协作单位了解到出差人员中有人以“大厂”自居,令协作试制单位颇不愉快;有的带去了技术资料,却借口“保密”,不给人家看,引起不满;对有的合作单位,一味找问题批评对方,缺乏协商解决问题的态度。于是由厂长办公室、监察处和有关业务处室组成“慰问组”,到沈阳、大连、北京、南京、上海等有关厂进行慰问,了解承制非标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意见,并主动检查过去派出人中有盲目骄傲自满思想错误的领导责任。承制厂还反映几个问题:一是图纸问题,供应不及时,有总图无分图,有的无尺寸、公差,有的翻译的名称不通俗,复杂标准件未附图纸。二是特殊材料供应或代用问题需要解决。三是签订合同后往往变动交货日期(一般是提前),打乱了本厂承制计划;有的合同条款不明确,交货时发生争执等。为此,厂长办公会议决定,非标设备订货应由设备处统管,必要时由有关处、室、车间配合。图纸供应按承制厂要求办。国内没有的特殊材料,要找适当代用材料,如找不到,由设备处提出,供应处供应。鉴定合同的条款内容一定要明确,遇有问题由谁负责不得含糊。

  在生产准备中,工厂内生产过程很复杂,需要单独建立业务部门和生产车间。过去统由供应处负责,因该处忙于土建工程的备料工作,对于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提出的工具,直到6月份才提出部分订货。对于需转请国家计委列入国外订货计划的,要做许多工作。有些新建的兄弟厂,因为忽略工具的准备工作,建成后也不能及时投入生产,因此成立了工具处。该处根据8月份一万余件工具到货情况,发现不合格率占39.5%,质量问题十分严重,时间又紧,所以厂内工具车间的任务激增,建立工具处适应了加强工具生产管理方面的需要。

  年初,工厂和建工部直属工程公司机构分开后,工厂对全厂资产数字需要彻底查清,加强资产管理,以进一步发挥资产使用效能。6月20日厂领导动员,月底已基本清点完毕。经过清理,查清了全厂资产实有数字,以及盘盈盘亏损坏情况,并处理部分积压物资。在清理资产中,即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做到帐目、卡片、实物一致,设立专人负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资产的验收、领用、调拨、报销及管理等制度,并与资产核算工作结合。如机修车间和工具车间的设备已用两三个月,尚未办手续,折旧费不能上交,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清理中,发现材料供应问题不少。主要是材料积压,占用大量资金,造成大量损失和浪费。这是“供给制”思想作怪、缺乏节约用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所致。对缺乏经验购进不合格材料乱扔乱放;对水泥、耐火砖等保管不善,致受潮变质。国外材料由于是汽车局代办订货,发生材料到火车站后,不知是从哪里来的问题。有时由于供料不合格不及时,拖延安装工程。经过清理,积极处理积压材料,加强材料管理制度,还分期分批抽调有关人员进行短期训练并配备工程技术人员,提高了材料部门的业务技术水平。

  安全教育和劳动保护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厂领导重点抓安全教育和劳动保护,如以4月份工伤事故为100%,10月份已降为25%,各单位注意了劳动中的安全。由于前段这方面抓得不够,1~10月份发生工伤事故152次,还烧毁锻工房;特别是装卸队不遵守铁路规程,造成两次火车出轨;8月摔坏一台价值一亿七千万元(旧币)的苏式设备;影响辅助工厂和锻工厂安装19台天车,有500余项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干部工人有单纯任务观点,对“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缺乏深刻认识,只注意“多、快”,不注意安全生产。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只注意机械设备安全,忽视人身安全。管理安全工作的人员,没有注意以技术安全保障人的安全。按照上级规定,工厂和施工队伍均建立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机构,建立各级安全责任制,制定安全规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全厂安全事故中以运输处装卸大队(320人)的最多,1~7月份,人身事故达104次,轻伤118人,重伤3人。由于装卸大队执行计件工资,某些工人为多挣钱,不仅不注意设备和原材料安全,也忽视个人安全。另外照明设备差、工具不足、工作时间过长,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经过检查和教育,工人觉悟提高,改善了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大大减少。冬季来临前,又积极解决饭盒加热、饮水保暖、宿舍修整和取暖等,保证了工人健康。

  10月5日下午,饶斌接到通知,说以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为首的苏联代表团要到一汽参观,要他立即去军用机场迎接。他匆匆赶回家,换了一套藏青毛料中山服。由于时间太紧,来不及刮胡子,他就用剪刀剪短胡须。那天风沙很大,气候较冷,贵宾们直接到工厂参观。专家组长希格乔夫为他们介绍情况,参观后又立即送他们到机场。在飞机旁,客人与省委书记吴德、厂长饶斌摄影留念。

  作为汽车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铸工车间的设计资料,由于复杂,延迟半年多,直到1953年末才陆续收到。1954年春开始动工,晚半年多。当时苏方提出,为不因铸工而影响三年建成目标,第一批铸件毛坯由苏联供应。但铸造线上的工人还是希望祖国第一批生产的汽车能装用自己的铸件,就加紧奋战。1954年冬,所有的庞大地下工程以及密如蛛网的电缆和丛林状的立柱,都顺利地搞起来。可是严冬必须停止施工,将占地12万平方米和地下工程填土养护。承担土建任务的解放军工程兵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采取分批预热办法继续施工。他们把人员分为两批,一半人干活,一半人在工棚取暖,半小时一换,就以这种不畏艰苦的英勇气概,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土建计划的完成。

  11月下旬,饶斌到北京向上级部门汇报生产准备中国内不好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需要同苏联研究解决。上级领导批准他去苏联,还同意他利用这一机会,在斯大林汽车厂学习如何领导汽车生产。

  年底,黄一然同志调一汽任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他衣着整齐,讲一口标准俄语,戴一副金边眼镜,具有落落大方的学者风度。他夫人是哈尔滨俄语学院副院长赵洵,不能随他来长春。1958年夏,他不得不调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副校长。

  11月成立工程验收委员会,进行工程验收工作。12月7日,底盘车间开始安装设备。同日,缅甸联邦总理吴努到一汽工地参观。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4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