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车市的降价风似乎又成了重头戏,自2月下旬开始,众多2004款纷纷大幅度降价,而这与这些2004款上市仅相差短短的2个月时间,有些甚至更短。此次降价似乎是2003年降价潮的延续,范围和力度都不逊于去年。降价无非是厂商打动消费者,促进销售的一个武器,在2004年将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被称为“降价年”的2003年轿车市场状况。自2003年初开始,去年全年出现了4次大的降价狂潮,零星的降价消息更是在全年不绝于耳。总体销量确实呈现了大幅度上升,但仔细分析,却是那些没有参与降价的车型真的得到了好处。新雅阁自不用说,上市后销售态势一直很好,能够不加价买到车就是对用户的最大恩惠了。 于2002年底上市的千里马,在产品全新,品牌全新,企业全新的情况下,在降价更加凶猛的经济型轿车领域,全年没有宣布一次降价,不但完成了全年销售5万辆的目标,更是在年底时名声大噪,获得多个奖项,如“2003年度中国(内地)小车之王:心动性价比奖”、“最受上海消费者喜爱经济型轿车奖”。而这些奖项全部是由消费者投票选出的,还曾爆出千里马在其他厂商举办的用户调查活动中,被消费者评为首选品牌的新闻。 现在的市场竞争,绝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这一点即便是在去年就有所表现,来自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调查,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程度已经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等与车辆使用密切相关的因素。消费者不但要求价格合理,也要求产品技术领先、质量过硬、服务可信。 相对而言,有些品牌的产品,日子好像就没有这么好过了。春节过后,车市转入淡季,市场销量普遍下降,一些品牌产品在2月的销量尚未过千台,有的更是少到500台以下。进入3月,市场状况并没有好转,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不采取行动,怕是就再难有作为了,别无他法,于是又祭降价大旗。中国的汽车厂商好像一直在和消费者玩游戏,新车上市先开出一个高价,试探消费者的承受力,卖得还好,就算逮着了,先挣个盆满钵溢再说;如果消费者不买账,赶紧降价,还有个让利于民的说辞,显得自己有多大牺牲,却全然不顾已经购买用户的感受。但是,现在的消费者不好糊弄,总是频繁“牺牲”自己的把戏也就没有多少人信了!于是,市场上经常出现厂商越是频繁降价,消费者的口袋越是捂得更紧的状态。以至于有些产品因短时间内反复降价,现在已经退出竞争或被市场边缘化了。 不降价无法刺激市场,降了价又造成持币待购,这似乎是个无法打开的死结。在新雅阁和千里马的“成功辞典”中,有一个共同的词汇“一步到位的定价策略”,看来,将对消费者的真诚放在定价的时候,要比“高定价再放水”式的降价策略有效,也不失为打开这个“死结”的一个关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句老话放在当前的环境下倒是比较适用,能不能保障产品的优良品质,提供完善的服务,考虑用户的使用状态,有没有真实的定价体系,会是消费者购买车辆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将降价作噱头的做法是不会得到广大消费者喝彩的。(作者:宫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