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高尔夫的天才球手泰格·伍兹到深圳做布道式表演时,组织者曾组织过“8万美元圆您一个与伍兹竞技美梦”活动,参与者只要交8万美元就有资格获得与泰格·伍兹同场打球的资格。报名者据说很踊跃,组织者也乐得赚个钵满盆满。 热那亚铅锤产品公司总裁罗伯特·威廉姆斯曾潜入到海底两英里的地方观看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而他为此支付的体验费是4.5万美金。 竞技运动娱乐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便是:以往那些需要高超技术,惟专业人士才有资格参与或完全胜任的运动项目,现今由于有科技、专业人士辅导加商业改良,非专业人士也能体验、享受。 1986年美国萨姆公司老板迪克·巴斯写了一本讲述自己征服世界7大高峰的书。完成这一探险壮举时,他已50多岁。许多人受此感染跟随巴斯们的脚步踏上了这一极端体验之旅。殊不知,巴斯是在支付了数万美金后,由数位技术高超的向导带领下完成这一壮举的。 GPS(全球定位仪)、保暖超轻野外装备、海事卫星电话……一系列高科技产品诞生后,过去视为畏途的探险旅行从此有了更多普通体验者的身影。 布鲁斯1990年在加拿大创办“伟大探险者”旅行社时,营业额还只有14万加元。而到2001年已达到纯利1000万加元。他们现今的业务扩展到世界各地“风光最美、最人迹罕至”的地方,提供的项目则有“漂流亚马逊河、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徒步穿越印支秘境”等。这类服务据说还很受欢迎。 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在合作的《体验经济》一书中写到:科技、文明的发展,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提供开启未来经济增长钥匙的“体验经济”向我们走来。所谓的体验经济就是“企业(或企业家)采用使人惊喜的方式把一般的服务(或商业宣传)转化成难以忘怀的体验。 诸如上述组织“与伍兹同场竞技”的公司,他出售的是“与伟大球手同场竞技”的美好体验。同样,加拿大“伟大探险者”旅行社提供的也是“不可复制、震撼心灵”的个性体验。在商业体育的舞台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像“当一天赛车手”、“试乘双人座F1”、“亲自驾驶F1赛车”诸如此类的个性化体验。 记者日前参与米其林公司组织的“赛车体验之旅”活动,与这项活动的组织者、米其林公司旗下的“米其林驾驶体验”(MDE)总经理阿德里安·胡其逊有过短暂接触。从他那里记者了解:这个2001年成立的公司总共有20人,工作只有一项———就是为那些从未有过赛车经历的、米其林公司邀请的客人或其他付费的商业团体及个人提供赛车驾驶体验,中间当然包括最具吸引力的F1赛车的驾驶体验。 公司每年辗转于世界各大赛场,一年接待50个团体,每期都是以24位的满员量接待,成立三年半已有4200人感受过“疾速狂奔”的震撼。 体验经济,也有人叫“大规模量身定制”,由企业制造一种消费或消遣的情景与模式,让感受者产生难以忘怀的体验。这种体验因为它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转瞬即逝,而变得价格不菲。“米其林驾驶体验”,每位二千八百欧元(相当于2万八千元人民币);有向导带领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价位是3000美元。 高回报,也有高风险。每年发生的各类山难事件,无时不在提醒人们:从事极端体验,需要量力而行。(毕 功)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