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新闻 >> 交通新闻
“以人为本”也应包含对司机权利保护
AUTO.SOHU.COM  2004年08月12日09:29  新京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8月11日《新京报》刊发《“以人为本”为何难胜“以车为本”》。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首先,“以车为本”的提法缺乏理论依据和审慎思考。这种提法容易混淆事物的本质,造成人与车的人为对立。机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本身并不存在任何过错,有过错也是人们凭空为其增加的附加值,比如权势、地位等。这种附加值的出现,在人与车发生争执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其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包含司机的权利?过去,“撞了白撞”这种提法在话语权上是对行人的一种伤害,但现在一出事故就把司机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否是“矫枉过正”呢?强调“以人为本”是对的,但司机在正常行驶时,是否也应享有“路权”的保护呢?如果车辆“撞”进人行道,司机理当受到制裁;但照章行车,法律也应给予保护。

  再次,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应过分强调对行人的“人文关怀”,司机同样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受惠”者。如果在事故出现后,司机无论怎样都要成为责任主体,他们所受的“伤害”将显而易见。当然,这样讲并没有为司机开脱责任之意,笔者只是想说,对那些司机无责任的事故认定,需要审慎划定谁是谁非。不能一提“以人为本”,就照顾了一个群体而忽视了另一部分人利益的存在。否则,就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曲解。

  值得注意的是,当过去提“以车为本”(暂且这样称呼)时,却未见多少故意“撞”人的事发生。倒是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框架下,马路上“碰瓷”的现象有所增加。如果个别人想别有用心地挣笔钱,沿着城内主要干道横穿一次,问题可能就会解决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实在是现行法规为这种行为提供了“制度”可能。

  有意思的是,在针对《道路交通安全法》市民意见的征集中,大多数人对机动车负全责的规定提出了质疑。

  这种“民意”的表达,应该为重新审视法规的合理成分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付振强(北京职员)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