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汽车产销数据平台--汽车销量排行、分析 > 汽车销量分析

2013年6月份 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析报告

2013年07月17日12:01
来源:搜狐汽车 作者:崔东树

  一、2013年汽车走势评述

  1、6月市场走势回顾

  根据乘联会数据:总体级狭义乘用车6月批发127.33万台,6月批发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1.6%,6月零售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4.9%;6月批发环比上月增长1.2%,6月零售环比上月增长-2.4%;6月出口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6.5%;6月厂家产销率103%,6月渠道批零率95%;13年1-6月生产累计增幅17.3%,13年1-6月厂家批发销售累计增幅17%。

  今年以来,除2月份市场波动较大外,其它各月市场的波动不大,总体市场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提升。6月日历日和工作日都少,国内经济环境略恶化,端午假期、高考、麦收等都影响购车,但终端销量环比减少不多,化作当量年销量,市场实质上比5月份略好,说明下半年的车市仍然会较好。有人说这是刚性需求支撑车市,是不懂经济学,其实是前两年被压抑的弹性需求的释放。6月末的最后两天是双休日,这时买的车只能在7月份上牌,因此会影响一部分月底的终端销量,对7月初的数据较为有利。6月我国出现银行流动性紧张,月末压库很多,使经销商资金更紧张,说明我国汽车行业经营水平和经营道德还较低。

  1.1市场总体运行情况

  A. 6月车市结构性高增长

 

  6月狭义乘用车国内零售较强,同比增速达到15%,环比下降3%。其中增长最强的是SUV,同比增长52%,其主要原因也是厂家对SUV车型的投放力度超强,加之消费的年轻化趋势及换车潮流推动SUV的需求强势增长。作为市场主体的轿车市场走势较弱,零售同比增长达到8%,且环比增速下降4%,这也是换购群体升级多样化带来的轿车增长偏低,6月的MPV类生产资料用车销售回落。尤其是6月的MPV增长剔除1万的MPV类微客增量后,增长偏低,SUV市场的超强走势仍是一枝独秀的。

  13年1-6月的零售增长21%是较强的。13年1季度的开门红早在我们的预期中,这是考虑到12年初的数据异常低基数和13年春节延后因素,以及12年4季度的车市增长部分转移到13年1季度。但2季度的零售持续走强是超预期的令人振奋的,这也是消费升级的促进。

  B.  1-6月狭义乘用车高增长

 
  13年1-6月的车市零售增长21%,这是11、12连续两年低增速后的首次季度增速超越20%,算是较快增速。考虑到12年的市场也较弱,但12年的低增长是在12年1季度的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今年2季度的17%增速是在去年14%增速基础上的较高增长。

  虽然考虑到这样高的增速与环境矛盾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后面难以保持这样的增速。但去年3季度的零售增长基数8%偏低,13年3季度仍能有一定合理增长空间。

  C.  6月车市批发强势平稳增长

 

  13年6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保持较稳定的出货速度,增速出现前高后低的现象,体现车市增长较健康。6月作为季度初一般是压库较小的,而今年6月的最后一周走势增速仅有4%,说明车市的月度内走势节奏平缓,月末增长放缓,没有前期的强力月末压库存现象。

  D.  6月车市零售高开低走

 

  13年6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走势处于逐步回升状态。6月上旬的零售起步低,1-10日的平均销量明显低于3-5月的同期走势,6月中旬的零售走势也是逐步回升,没有达到4月水平。6月下旬的零售突然大幅跃升,这也是月末冲刺零售获取返利的正常现象。总体看4月的零售逐步回升,5月零售高开低走,6月零售低开平走,最后冲刺。

  E.  6月日系厂家销量较好

 

  6月零售同比销量走势最强的是韩系、法系,德系、美系和自主的增长相近,而日系仍是同比负增长9%。而相对5月的零售环比看,美系和德系表现较好,自主和韩系、法系、日系都是小幅负增长。

  6月厂家销量的增长差异化,其中韩系和法系同比增长较高,自主的表现稍弱,日系仍是最差的。相对5月的厂家销量表现也是差异明显,其中的德日美系环比都是增长的,而自主品牌和韩系等都是环比表现稍差。

 

  13年1季度日系销量仍处于弱于2010年前的低位水平,随后的4-6月销量达到24万台的近年次高销量,市场状态逐步好转,但由于日系的新品在下半年发力的较多,目前的走势仍是稳步回暖的的特色,估计7月走平,8月后开始才会有突出表现。

  F.  厂家和渠道库存压力缓解

 

  今年6月的厂家库存降低4万台,经销商库存增长6万台。今年厂商库存增长力度远低于去年同期,但6月的厂商库存增减与12年同期类似。6月经销商库存大增6万台,这体现了厂家的半年目标冲刺和市场的疲软,考虑到5月的减库存,6月的增库存的对经销商的压力不算太大。

  G.  市场主销车型-合资主导

 

  13年乘用车销量领军车型主要是欧美系包揽,朗逸近期占据冠军销量车型月度较多,而五菱宏光在3月表现突出。五菱宏光作为微客类车型的消费群体与私家用车有明显差异,且五菱宏光也是进入MPV市场的主流,但因春季铺货过多,零售数据的排名还是看传统乘用车较好。朗逸的产品仅有三厢车型,6月被福克斯的两三箱组合超越,但6月的朗行的销量也到6000台。大众的产品细化管理也是趋势。

  近期前几名的朗逸凯越帕萨特速腾宝来科鲁兹英朗赛欧捷达君越等表现较强,这也是强势企业的车型优势特色。强势企业在各价位段市场逐步建立主力车型,也是对各细分市场的强力布局,形成类似欧美市场的强势厂家强势车型的组合。合资三强的A级中档、低端、高端的三线布局都是超强销量车型,目前就是上海大众A级高端还需要强化。

  自主品牌在主力市场逐步边缘化,哈佛的组合表现算不错,但分开后的自主就没有车型能进入国内零售主力阵容。而A级入门级车型的自主品牌过去较强,现在的合资三强的A级低端对自主的A级入门级形成新的顶部压制效果。

  H.  轿车市场趋于三厢主导

 

  轿车市场的两厢车型占比持续下降,13年的两厢车型占比降至17.8%,而12年是20%,11年是21%,这样的两厢持续下降趋势趋势体现了入门级小车的分流趋势,小型MPV类微客的载客需求发展较快,对两厢轿车的影响也是较大的。

  13年6月的两厢占比持续三个月回升,达到17.9%的相对高位; 12年和11年6月的两厢份额都是环比5月下降。这主要是前两年6月的增长主力是三厢轿车,而13年6月的两厢轿车的新品增量扭转了6月较5月环比下降的趋势。

  I.  6月狭义乘用车排量平均1.78升

 

  13年的狭义乘用车排量趋于中大型化,低端的排量市场表现相对较弱。尤其是SUV市场的份额增大带动排量的提升较明显。而SUV自身的排量是趋于小型化和大型化双向发展的。

 

  6月的2升级以上车型的份额明显提升,而1.6升级别市场的份额增长较快,与此同时的增压车型的份额增加较快。今年的SUV小型化和MPV的小型化都对1.5升市场有所推动,但6月的MPV低端走弱,自主的1.5升也表现一般。

  J.  6月狭义乘用车中高端表现较强

 

  6月的狭义乘用车各级别市场零售走势环比5月持续上月的中高端较强趋势,相对12年同期也是中大型车表现较突出。6月的 A00级走势较弱,批发同比去年6月批发下降16%,环比今年5月下降14%,而且微轿的零售也是同比去年6月下降7%,环比的下降也是最大的,入门级消费群体的压力较大。6月的A级车批发走势很强,批发环比上月增1%,同比增长16%。而零售的的同比增长也达到20%的较高增速。

  6月中高级车的市场恢复较好,B级车的批发同比增长20%,其零售也同比增长20%。而C级车的6月表现偏弱,高端需求不理想。

 

  13年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主力细分市场表现较好,同时出现市场热点的延伸。轿车市场的A级车今年较好,而B级轿车6月表现更好的增速特征。今年MPV市场的入门级市场表现超强,但6月的这种增强趋势明显减弱,同期新品基数已经增高和本期的降价竞争激化也是变局较快的。SUV市场的A0级车热点延续,而且增速仍处超高水平,A级SUV持续保持较强走势,B级SUV的增速相对高位平稳。

 

  今年的市场复杂,强势企业的表现较好,自主总体表现似乎不错。狭义乘用车的主力厂家13年走势较强,合资三强的南北大众上海通用的13年1-6月同比增长19%。豪华三强的13年批发也表现不错,6月的豪华三强批发依旧较强。合资自主13年持续较快增长,但总量仍较小。

  13年1-6月的自主的集团核心企业和民营三强的表现较强,这也是自主集团核心积蓄力量力争13年突破的体现,且不少企业的强力投入也有阶段性效果。6月的民营三强依旧保持较快的增速,而二线的国企和民企表现较弱。但6月的民营其他企业的SUV表现似乎不错,带来较好增量。

M.  13年大集团内部结构
 

  13年的大集团的内部增长动力差异化,上汽、东风一汽的主导地位稳固,但东风份额下降慢于一汽而反超一汽。大集团的自主中增长最突出的是长安广汽,北汽和东风的自主也相对有增长。德系的一汽大众份额下降,北京奔驰的份额也有所下降。各集团的日系份额均有下降;而美系的长安表现较强,美系的上汽企业表现稍有下降。韩系的北汽和东风的企业都表现的很好;法系的长安表现很强。

  N.  产品促销多样化

 

  13年6月的狭义乘用车市场促销力度小幅增大,没有出现历年6月的急剧加大促销的现象。而从09年开始的不降价只促销的现象也是在13年得以改变,尤其是换代车型的降价换型等形成更强的增量动力。

  2、7月市场展望

  7月经济最大的事件是李克强经济学定型——不出台刺激政策、去杠杆化和结构改革,这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政策,可能对汽车市场短期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中国经济有利。7月份是年中车市的低谷,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7月份有工作日23天,是今年工作日最多的月份,有日历日31天,环比工作日多了4天,日历日多了一天;同比工作日多了1天,这就决定了7月份乘用车终端销量环比可能不下降。每个季度初厂家都基本不压库,希望经销商库存不增大,以便他们平稳的度过银行流动性紧张期。

  3、正确认识中国汽车工业的六十年

  从1953年7月15日一汽开工典礼到现在,中国汽车工业整整走过了60年。当时中国是最贫穷的农业国之一,花6亿元建设一汽,是毛主席的决心。3年能建成汽车自制率近70%的大型工厂,创造了奇迹,这一是靠苏联援助,二是靠一汽人的拼搏精神。建成后发现原材料国内自供率仅27%,国家当时又极缺外汇,产量十多年低于产能。而且解放牌卡车比发达国家的车落后约10年,这是前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慢的主要原因。当时国家很穷,国营企业利润、设备折旧费全额上缴,一汽在基本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把产能翻了一番多,而且自主设计和批量生产了红旗高级轿车,可见一汽人的聪明才智。因此在庆祝中国汽车60年,看到今日的辉煌时,不要贬低一汽、二汽等企业过去艰难的历程。我们是站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才高速发展起来的,仅用这简洁的语言告知年轻一代。

  4、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巨大

  中国汽车工业的60年,前48年发展速度慢,以至于比我国起步晚10年的韩国,在1986年的产量超过我国。而后12年发展速度极快,几乎国内所有的中长期预测都低于实际产销量,我国已成为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形成的众多汽车整车合资企业,其贡献最大的当属上海大众按德国质量标准进行国产化,大大的带动了中国汽车质量的提高,最初的三个乘用车合资企业没有这么干的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声匿迹了。随着上海大众极快的发展和极高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全世界所有汽车寡头进入中国,巨额的投资和激烈的竞争,使他们拿出浑身解数,还带动了内资企业的发展,才有了中国汽车的高速技术质量进步和市场发展。当然这与中国对合资企业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是分不开的,也与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高有关。

  有报道说,我国汽车合资过程中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是失败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进口汽车需要国家配额,有一个叫技贸结合的做法,就是日本要对中国多出口汽车,同意在汽车换型时,把淘汰的轻、微型汽车的图纸和技术标准无偿的给中国的汽车行业,换取每年进口一定数量的新换型汽车或老车型的CKD配额,当时媒体给这种形式起名叫以市场换技术,但在国家文件中从来没有以市场换技术的表述。有了汽车合资企业后,技贸结合就没有实施过,因为国家的外汇越来越宽松,汽车进口配额取消了,以市场换技术失败论,是不懂经济学,又不知历史的张冠李戴。近几年六大国企把从合资企业分得的巨额利润,主要用于建设自主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研发费曾占到这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50%,还从合资企业中抽调大批优秀的技术人员和干部。六大国企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比其他内资企业要强的多,这里也有合资企业的贡献。

  5、自主品牌发展困难的分析

  六大国企在改革开放的前25年中,几乎把所有能借到的钱都用于成立合资企业,使内资企业发展速度慢。除东风公司在上世纪末研发出988轿车,救了神龙公司外,其他5家大国企在80-90年代,研发机构是萎缩的,这就决定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85开始下降,到2004年降到最低,从2005年开始才波浪状缓慢回升,平均每年增长不到1%,当时新生的民营和地方国营汽车企业是主力军。2001年长安对研发大力投入,搞微客"胜利大逃亡"上轿车。2003年我国实施创新战略,发现汽车是创新最差的行业之一,其他大国企才先后投资自主品牌乘用车,近年来合资品牌产品下压,但今年六大国企自主乘用车都不同程度发力,保住了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略有增长。但自主品牌在2016年前都将是困难时期,压力也是动力,它可以使内资企业今后能健康发展。

  长期的价格战,减慢了内资企业技术质量提高的速度,这是自主品牌形象提高慢的原因之一,还使多数内资企业利润极低。实施超越战略的红旗H7比亚迪长城等车型和企业就是看到这个问题,而其它车型和企业也从产品扩张型,向产品技术质量升级转变,这是个痛苦的结构改革过程。另外国家对合资企业优惠近30年,从去年才财税并轨,而一些地方政府对合资企业的优惠还存在;汽车对外开放过度,中国有一百多家整车合资企业,没有哪个国家汽车对外开放程度这么高;加入WTO的条款中,存在很多不利的内容等;但最根本的是国家和企业领导的观念落后、腐败和对自主品牌支持不够等,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与合资企业平分市场,还须企业自己长期艰苦努力。请大家给内资企业一些时间,十年后,经过兼并重组的中国的汽车内资企业一定会做强。

  6、整车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分化

  A、整车行业总体状态

 
  由于国家统计局的行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数据发布要晚一个多月,因此我们本月只能进行隔月的月度跟踪汽车整车总体运行状态。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2年1-12月的的汽车整车行业的产量2063万台,同比增长6.3%,而整车行业产值24609亿元,增长9.2%。13年1-4月的主营业务收入9181亿元,增长12%,而成本增长11%,生产运营处于较好水平。但营销的投入增长也是很大的。13年的营业费用增长15.7%,较12年的6.8%增长较大。同时13年的财务费用的收入大减到1亿元,好在是利息的增长不太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12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到60.3%,处于较安全水平。

  12年整车企业利润增长从超高状态稍有回落,13年年初恢复较好。12年1-12月的利润增长3.7%,13年1-4月的利润同比增长10%,销售利润率也达到9.6%的较好水平,且毛利率在18.9%的近期高位;总体看汽车整车行业的利润表现仍是较好状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洪林)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