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搜狐点评

崔东树:用高铁否定轿车市场换技术不合适

2014年07月29日08:01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崔东树

  近日又看到用一些人讲同样的市场换技术,汽车失败而高铁成功,我个人感觉这样的结论不准确。从发展历程看,高铁市场仅相当于80年代的夏利状态。

  我也算见证轿车的市场换技术的全过程,当年的天津大发夏利都是引进日本的大发技术和CKD零部件生产整车,当时90年左右的夏利大发是与日本大发技术同步的。我们引进的是刚换代的夏利,算是与世界同步,当时天津夏利引入大发,兵工系的长安等引进铃木,这也是类似现在的高铁的市场换技术,当时都是公家采购轿车,夏利等车型成为大城市出租的靓丽风景。类似于高铁在中国的现在成功。我们夏利当时的利润也是超级丰厚,当时除了上海桑塔纳,我们似乎也很牛,这与现在的高铁没啥区别,用的核心零部件也都是进口的,品质超好,现在我们单位的部分老夏利的油耗还在5升左右。

  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生命。我们也努力研发技术,至少是想努力,但客观结果是我们这20多年的技术相对停滞,自主研发的速度相对较慢。其他同期引进的先进技术的企业大部分都破产了。这是20年的变化。大家可能不记得还有江南奥拓、江北奥拓奥拓,这都是当时引进日本铃木技术的企业,都垮了。只有天津夏利还努力自主研发,但也是很艰难。

  而高铁才引进几年,未来20年如何确保高铁始终是技术世界领先。尤其是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中。我们如何知道自己落后了?封闭垄断环境下的高铁引进有很多问题,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我们仅看到暂时的高铁辉煌,如何知道90那年代末夏利出租辉煌后是长久的技术断层带来的市场萎缩,高铁的垄断避免了份额丢失,但损失的是与时俱进的竞争推动,必然逐步落后于世界。

  国家的乘用车行业的开放合资政策是正确的。我们中国是改革开放才带来的经济腾飞和市场活力的迸发,不是高铁这样的计划封闭取得的成就。我们的乘用车自主品牌现在的产品技术快速缩小与合资的差距,虽然份额暂时表现平平,但我们自主品牌轿车已经具备与合资轿车平行发展的能力。

  我们的民营自主已经出现长城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具有独立技术发展能力的企业,这也是合资的技术溢出推动。

  近几年我们政府推动国有大集团发展自主品牌,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等都有能力发展自主,也都投入巨额资金发展自主。为啥大集团有能力发展自主?合资是大集团发展自主的底气的资源所在。大集团自主的很多核心人才都是从合资企业调来的,大集团对合资企业的中方骨干具有绝对的管理权,因此才有干自主的核心骨干。大集团干自主的巨额资金投入是合资企业挣来的,而且可持续的巨额的合资利润推动大集团可持续的发展自主。大集团干自主的产品很多是从合资企业搞来的,一汽东风的核心自主的产品都是起步于合资企业的成熟产品,连产品带工艺和质量控制都拿过来,因此才有大集团自主的轿车产品快速融入主流市场。这都是市场换来了。

  轿车是最复杂的耐用消费品,我们的自主的汽车零部件体系仍不强,缺乏零部件协同整车共同研发的能力。相对于彩电、冰箱等相对简单的工业品制造来说,轿车的体系能力仍需要持续的提升。而我们的消费环境并不利于自主的发展,新生代年轻人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也让自主品牌的发展充满艰辛。

  (来源:崔东树)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