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广告:吸引了多少关注,就得承受多少质疑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能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我很羡慕宝马的同行。换做是我,下次还有这样的media first的机会,我也会尝试去做,当然,我得先有那份预算才行。

  1月22日,原定的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并没有如约而来。但早上8点多,我在朋友圈里刷到了一条名为“宝马中国”账号发布的内容“扫码进群,按要求转发得大红包”,并附上了一张二维码图片。等我进群以后,发现已经有数十人之多,“宝马中国”在群里发了一张图片,如果按要求转发这张图片就可以获得一对一的红包,仔细看图,我才知道原来是一个查询违章的app广告。从那天开始,这批的借势营销就已经悄然上路了。

  

  能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我很羡慕宝马的同行。羡慕他们能有这样的敏锐洞察力,扑捉并抓住了这样一个影响着数亿人的app的转折性改变;羡慕他们能有这样的坚持,就为了这一晚的绽放,他们整整跟进了3个多月,我能想象这中间经历的种种修改、重来、再重来;当然也羡慕他们能有这样的实力,虽不如传说中的动则上千万或者800万,但也至少够在福州厦门连续3年投放一块户外大牌了。

  有人说宝马的内容晦涩难懂。但比较了三个品牌的内容后,你会发现宝马做的才是最用心的一个。从创意来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巧妙的将中国文化、品牌主旨以及微信朋友圈的特质结合在了一起。而之后的H5应用,璀璨的星空背景,流畅的切换,也极富质感和科技感,为了兼容各种系统和机型,这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有人说做朋友圈广告的都是钱多人傻。但这“宁为牛首”的初次尝试,给这三个品牌带来了远超过投入成本数倍的讨论量和关注度,虽然其中不乏负面的声音,但对于一个品牌来说,能掀起一种社会效应已然是成功了,就如同之前那篇获得百万阅读量的“女王范”,为CHAUMET这个品牌带来的曝光度无法想象,虽然之后有各种质疑的声音,但已无法扭转大势。

  有人说朋友圈广告投放不精准。但反过来想,如果投放特别精准了,还会有这么大量的讨论吗?还会有这么多像是特意安排的话题吗?就拿我的圈子来说,我周围很多都是汽车从业人员,有媒体、有公关、有经销商,很多都像我一样收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于是大家开始各种截屏、发朋友圈、在可口可乐下面留言吐槽,而很多人自嘲是刚刚够过温饱线,却收到了宝马的推送广告,如果真的是一个买宝马连眼睛都不会眨的人,他会为了收到一条宝马广告而去参与讨论吗?这就好比那个去非洲卖鞋的营销故事一样,一个人说那儿人都赤脚,所以没有商机,而另外一个人则说那儿全是需求。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就一句话,换做是我,下次还有这样的media first的机会,我也会尝试去做,当然,我得先有那份预算才行。

标签:热点事件热点新闻汽车行业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热点事件」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