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卖车依然未绝迹 物超所值还是大脑进水?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就这样的怪事情居然已经并不是新鲜的事情了,尽管厂家一再声称严禁经销商私自对紧俏车型加价,发现加价现象一定严格处理,可汽车加价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高利润驱使经销商甘愿冒险加价,而受到消费者指责的却往往是产能不足,难以满足市场订

  

  中国的消费品极大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是各个厂家乃至于商家折本大甩卖、跳楼价,林林种种数不胜数。当然,汽车市场也不例外,降价信息几乎每天都充斥在所有汽车网站的重要新闻区域。但是有一种现象也是我们所共知的,那就是汽车的加价现象,就是某些热门车型由于种种原因而加价销售,并且还供不应求。

  现如今,中国的消费品极大丰富,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是各个厂家乃至于商家折本大甩卖、跳楼价,林林种种数不胜数。当然,汽车市场也不例外,降价信息几乎每天都充斥在所有汽车网站的重要新闻区域。但是有一种现象也是我们所共知的,那就是汽车的加价现象,就是某些热门车型由于种种原因而加价销售,并且还供不应求。在如此不和谐的两种对立情况并存,而降价的还在降加价依旧在加,似乎并没有改变的迹象,唯一变的也就是加价的车型品牌,但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哲人说存在即合理,那么合理的原因真的是物有所值还是大脑进水呢?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就这样的怪事情居然已经并不是新鲜的事情了,尽管厂家一再声称严禁经销商私自对紧俏车型加价,发现加价现象一定严格处理,可汽车加价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几千甚至几万元的高利润驱使经销商甘愿冒险加价,而受到消费者指责的却往往是产能不足,难以满足市场订单的厂家。究其原因真的如此吗?我想不会这么简单。难道厂家与经销商真的没有密谋或者串通一气来搞饥饿营销,共同分取加价所产生的高额利润吗?我们不知道,因为这样的事情谁也不会说出来,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加价是个不争的事实,得到利益的人不说,我们当然有权反对。但是话又说回来,加价现象的存在以至乐此不疲难道就没有消费者的责任吗?也许这正是中国人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在作祟。

  很多说法偏向于此种加价行为为汽车经销商所为,当然,我咨询过一些经销商朋友们,他们矢口否认。那他们囤积居奇而加价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多方咨询,笔者总结为三种方式,一是厂家囤货,不按时给经销商发货而推脱说是因为产能不足;二是经销商囤货,收到消费者订单并不按时发货,同样推脱为厂家产能不足所致;三是新车没有上市的前两三个月即接受预订,大量积累订单造成热销的假象,借故产能不足而加价销售。凡此种种原因,归根结底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价销售获取暴利。

  说了很多,但是都不在点子上。毕竟汽车消费是大物件消费,不是快速消费品消费,以至汽车消费并非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选择一个车即便是不懂车的人也是要深思熟虑的。真正的灵魂是“可靠性”。就是说,买车的绝大多数都是不懂车的人,哪怕稍微一点毛病,都会让用户烦燥,就会说这个车的坏话,在此影响下,很多人就会对这个牌子的车敬而远之,或者根本不考虑。中国人买车心理基本上是价钱、品牌、外观、驾驶方便、乘坐舒适、省油、故障率低等几大因素,但是价格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第一位的,那么中国人的消费能力真的到了不在乎几千几万元钱,而只在乎拥有吗?我想不是的,也许事实也是这样的。

  一句话,眼下车市中新车型推出的速度不断加快,一款车想“热”也热不了太久,老三样是不会在中国市场中再出现了,只要消费者有耐心多等几天,自然就不必花太多的冤枉钱。如去年加价风头最劲的凯美瑞,眼下经销商处也出现了几千元的价格优惠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其实持币待购是消费者最好的武器。 总之,买车最忌心急,厂商们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求新求快心理,才敢狮子大开口地加价,“宰你没商量”的。

  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在假象面前消费者失去一双慧眼而受骗上当也是屡见不鲜的事实。这与新手机一样,一款新手机刚刚上市的价格要七八千,不出三五个月就降价一半了。追求新要付出这么大的成本实在有些不值得,当然,加价与一味的降加同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这样不仅让消费者受损也让消费者失去对此品牌的忠诚度,品牌价值也会无形中受损,厂商得到的也只是一时的利益,长远考虑他们也并非赢家。

标签:海外谍照新车买车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新车新闻」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