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召回事件中的积极面

阅读(0)评论(0)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凡是有两面,我们应该看到速腾召回事件中的积极面。

  速腾召回事件发展至今,正如笔者在《不透明,缺担当,非理性,大众召回事件中谁是赢家?》中所言“此次大众速腾召回事件中,相关参与方都不是赢家。”

  大众即使拼命挽回,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口碑也受到了一定范围内很难挽回的负面影响。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确认的加装钢板方案,没有让车主满意。车主对一汽大众召回解决方案虽然很不满,现在看来也是“维权无门”。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山东枣庄车辆管理所网络回复,对速腾后悬挂纵臂加装金属衬板后,改变汽车整备质量会被“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速腾召回事件现在看来,所有的发展走向都让人揪心。不过,笔者倒认为对此次事件,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解读,做出正面的积极评价。

  此次事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有利于培育中国消费者更加成熟理性的汽车消费观念。大众之所以被称为“神车”,是因为大众车主或者一些大众品牌的忠实信众,对“德国制造”的无条件信任。但速腾“断轴”以及最近的凌渡“自燃”“断轴”事件,都在告诫消费者:从工业流水线下来的产品,没有绝对可靠。无论是日本制造还是德国制造,不一定就比中国制造更可靠。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行为应该平衡自身的需求和实力,没必要为一些产品之外的因素买单。而此次召回事件中深感受伤的速腾车主也不应该把大众一棍子打死,以偏概全的否认整个大众品牌,毕竟任何汽车产品都会有缺陷风险。

  之所以很多速腾车主因为此次召回事件对大众伤心,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厂家在此次事件前期过于“强势”的表现。而前期的那些表现,与大众一贯在中国市场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抑或营销的领先都不相符,是可以作为一个负面案例对所有中国市场上的车企有所裨益的。也就是说,速腾召回事件对厂家的正面教育意义就在于,再次提醒了所有厂家,在爆发大规模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的时候,捂盖子是捂不住的,只有快速、正面的给予消费者一个相对明确的解决方案才是平息风波、赢回消费者信心的正途。

  此次事件中,我们还应看到另一个当事方——国家管理部门。新常态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对汽车行业而言,新常态不仅体现在车市微增长、细分市场竞争饱和、市场加速淘汰等,对国家行业管理部门来说,也意味着工作重心从前端审批到后端监督的转移,以及多部门协调机制的强化。上述枣庄车管所的回复,笔者认为速腾车主不必为此纠结。因为其回复中提到的相应处罚规定有个前缀是“擅自”,而此次召回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备案的,是按照国务院颁发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执行,而处罚依据的是公安部颁发的《机动车登记规定》。也就是说,召回处理的依据是法规,是上位法,而处罚依据是规定,是下位法,应该服从上位法。就算假设这两个条例和规定法律效力是平行的,也不可能对速腾加装金属衬板进行处罚。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质检总局和公安部之间的权限不明,导致以后车企在涉及到相应车体结构、车辆重量等召回的时候是不是除了质检总局备案之外,还需要国家公安部同意?不过,枣庄车管所回复这个插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国家管理部门:对汽车行业,扩大至整个市场经济中的所有经济部门的管理,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在出台响应的管理政策的时候,应该通盘考虑,加强协调,不能仅局限于本单位、本行业的视野,尽量减少出现这种让经济活动参与者无所适从的情况。

  此外,不知道经过这次召回事件,尤其是部分参与过拉横幅、上街散步的速腾车主,能否改变以往消费维权的传统方式。拉横幅、上街散步固然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厂家的相应产品甚至品牌也会形成一定的“杀伤力”,起到泄愤和引起重视的作用。但是,事实证明,最终的解决途径,还是要回归到法治的框架下。而这个过程,或者说无数相似的事件,可能是对全体中国公民现代法治的教育正在积跬步,以至千里吧。

  

标签:汽车行业热点新闻政策
一起分享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搜狐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看完这篇文章最想说的
当前分类「新闻评论」下最火的文章
点击加载更多文章 点击进入文章列表页

热门标签

一周精选

推荐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