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国内车企应加大基础研究 及人才引进力度

2015年05月04日07:23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何立军

  刚刚闭幕的上海车展和此前历届车展相比,其展出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而且也更接近市场,之前的所谓概念车充斥市场的情况已有所改观。这既说明各车企越来越务实,意识到花拳绣腿无法强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车企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加,产品储备也有所增多。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跨国车企巨头的产品更多,科技含量也更高,产品谱系也更健全。其实,这仅是它们作为跨国巨头的显性特征,而其在基础研究领域持续、大幅的投入是支撑其显性特征的根基。

  基础研究往往是最基层、最核心,同时也是最花成本,并且短期内无法看到效益的行为,但这也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纵观国内车企,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近些年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受重视的程度也空前高涨;不过上述研究更多集中在产品本身,如车身造型、发动机、变速器等,且更多集中在应用环节,而在诸如车身造型方法、材料、工艺、发动机性能提升等基础领域的投入不多。这方面跨国巨头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借鉴,如奔驰宝马等车企,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论文发表,以及新增一系列的专利权。有统计显示,2013年,奔驰公司科技文献被其他研究文献引用超过2000次。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专利权都说明,这些车企在基础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其市场表现应与此密不可分。

  不可否认,基础研究投入巨大,这对国内车企会产生巨大的资金压力。在现实面前,国内车企无法向跨国巨头们全面看齐,但为了更好地生存,应逐渐加大基础研究的力度。而且和此前相比,国内车企的资金实力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支撑一定限度的基础研究已成为可能。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国内车企也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因为其产生核心竞争力,能更为直接地影响产品整体水平,进而影响销售。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样,投入和产出成正比,譬如近两年长安汽车销量大幅提升,得益于其整车品质提升,也得益于其造型越来越符合用户需求,这要归功于其多家研究机构的多年工作成果。

  当然,国内车企技术人才相对匮乏,做基础研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方面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可以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黄远萍)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