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频道 > 评论 > 汽车评论 > 产业评论

何立军: 汽车产能设计应进入精细化时代

2015年05月18日07:26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何立军

  4月份开始的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上周,上海通用下调了40款车型的指导价,相信还会有其他车企加入到这轮价格战当中。众多车型进入价格战行列,主要原因或是销量与预期有差距,或是竞争对手采取了动作从而做出应对,而终极目标还是提升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几年汽车销售已进入微增长阶段,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汽车销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多家车企掀起价格战也不难理解。

  从短期看,价格战在为今年的销售目标服务,从长远观察则是更多在为下一个五年或十年计划做铺垫。今年以来,多家车企公布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核心目标是提升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而要在国内市场完成上述目标,推出新产品、搭载新技术是最重要的手段,因为追新是国内汽车消费的典型特征,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众多新车型的亮相也印证了上述消费特征。

  而要推出新车型就必须同步提升产能,为新产品做生产准备。扩充产能是各车企这些年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近些年中国成为汽车产销大国的基础。不过,近期有外媒报道称,国内汽车产能利用率只有50%;此前还有一位合资车企负责人称,产能利用率为68%。目前无法确认50%和68%两个数字哪个更准确,但产能利用率低是不争的事实,而无论是50%还是69%,都意味着现在的产能已经超过3000万辆。而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刺激下,产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在汽车消费微增长的现实面前,这意味着产能利用率还有下滑的可能,也意味着包括价格战在内的竞争会更激烈。

  但提升产能仍然是必须的:一方面是新产品需要生产,而受制于产品特性和生产线兼容性,可以柔性生产的生产线不多,上新产品大多就要增加新的生产线;另一方面,各家车企都在做大规模以图形成规模优势。

  解决上述矛盾最直接的方式是更多的产品均从一个平台衍生,以达到共线生产的目的,或是生产线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这样既可保证新产品的投产,也提升了产能利用率,但最终效果不会太显著,因为产品属性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可能生产太多的相似车型。说到底,这只是治表,车企更多要在营销方面做到精准,并且在产能设计上秉承精细化要求。□何立军

(责任编辑:纪成成)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搜狐汽车 | 新车 | 导购 | 试驾 | 行情 | 车型大全 | 产品库 | 经销商 | 二手车 | 车型对比 | 汽车广播 | 手机客户端 | 汽车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