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买车指导 > 新车曝光

谈中国新能源市场现状:北汽\上汽\BYD

  从2008年,笔者开始撰写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稿件算起,至2016年,笔者经历了太多关于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技术、市场、服务层面的风风雨雨。既然要谈中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现状,就必须理清这个市场推动的前因。

  前因:

  19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顿时,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停下脚步。也就是在此时,受上级主管单位分配,一汽、北汽、上汽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困顿而停止。

  19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一汽与大众合作、北汽与克莱斯勒合作、上汽与大众合作,开始了“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井喷时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1986年3月)国家863计划开始了。

  在863计划中标定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进内容。其中,北汽负责纯电动汽车和技术研发;上汽负责燃料电池汽车和技术的研发。在随后的20余年中,北汽新能源从北汽集团剥离“自负盈亏”式发展。上汽新能源更是投以重金研发成功在中国尚未具备市场回报的燃料电池汽车(荣威e750和e950燃料电池车型)。但是比亚迪这家民营车厂,却在2008年就率先推出最具市场商业化销售的F3e电动汽车。

  对于比亚迪的历史笔者已经在多篇文章中描述过,这里就不再过多解读。

  虽然比亚迪以制造电池起家,但在一片骂声中“改行”成为汽车制造厂。这华丽的转身,为比亚迪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2012年,比亚迪e6和K9电动汽车上市并在没有国家政策和补贴支持的环境下,进行出租和公交商业运营。同年,比亚迪、江淮、长安、北汽新能源携手多款新能源汽车,在“两会”之际进入北京集中展示,为中国新能源政策推进制造了空前的舆论氛围。

  2013年,车厂、媒体都在对新能源发展产生了大探讨,支持的态度与反对的声音同样鲜明。2014年,经过数轮博弈,终于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及全产业链作为政府力推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方向。

  其实,这种博弈的结果产生,不仅仅是某一家车厂在技术层面突出而导致,更是更多的车厂,主管部门、媒体、终端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状: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各个本土车厂,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模式。

  北汽新能源继续主打电动汽车和技术;比亚迪在电动、混动以及商用车领域全向发展;上汽则继续巩固燃料电池技术同时,发力混动技术并保持电动技术同步。这里暂且不提一汽、二汽在民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的不作为(实际上,二汽在新能源军用化领域的发展相当深入)。

  2016年,随着国家新能源补贴力度加大同时,对燃油车的限制、排放标准以及信用积分制等政策的出台,势必成为北汽、比亚迪、上汽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导火索。

  笔者注意到最近3个月,各大车厂在市场宣传层面都投入“重兵”,为自己的新车型、新技术的宣传造势。但是,原本都在遵守规则的对手们,却突然因为偶发事件,破坏了“规矩”。

  作为旁观者,也是媒体从业者,笔者看到的是,兄弟倪墙两败俱伤的惨剧正在上演。无论上汽,还是比亚迪,都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优势。上汽荣威E50、e550和e950的新能源汽车是国产品牌中少有的精品(至2016年5月荣威e550月销量突破2000台)。比亚迪的秦、唐、宋、元(王朝系列)油电混动汽车的性能突出,超级电四驱系统更是填补国内车厂不能生产可靠且高效四驱系统的空白,e6和K9电动汽车全球销量无与伦比。上汽和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在上海、深圳等市场存在交集,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激烈的竞争。

  目前,自主品牌车厂枪战新能源市场同时,包括丰田、通用、本田、日产在内的众多合资品牌已经发力或即将进入。这些合资车厂将会利用政府补贴退坡至最低点(接近零元补贴)时,利用储备的丰富新能源技术,匹配合资品牌的软实力+整车可靠性,强力分割这些自主品牌已经抢占的市场份额。这种近在眉睫的压力,相信已经让不少车厂感受到。

  实际上,今天的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竞争重点,并没有围绕提升技术含量、整车品质、服务标准环节进行,而是利用各种机会在舆论和对手弱点上制造爆点,打击对手提升自己。

  有市场就有竞争无可厚非。上汽与比亚迪同属于技术研发为主导的新能源车厂(因为北汽新能源以研发生产电动汽车为主与这上汽、比亚迪竞争覆盖面较小),在今天的大环境下,如果进入“冤冤相报何时了”的状态,难免会让其他后入者产生一种,利用营销手段获取市场,而非利用自身实力获取利润的错觉。这种糟糕的影响力和负面辐射效能,将会直接导致合资品牌轻而易举的攻陷这个原本脆弱的新兴市场。

  笔者有话说:

  政府确定,从2015年至2020年,新能源车市场保有量将要达到500万台,这就意味着每年新能源车销量保有量要成倍的增速。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3万台,2016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或突破40万台(乐观估计可以达到45万台)。逐年递增的结果将使得更多车厂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相对北汽、比亚迪和上汽的产能,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将远不能满足市场增量。

  竞争可以有,但要在提升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前提展开。北汽和上汽均为国企,负有不可推卸的政治担当,比亚迪作为民企将新能源技术研发作为己任。

  良性的竞争将会为整个市场正常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恶性的竞争不仅为合资品牌的进入带来机会,更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笔者希望中国品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能源技术、品质和服务环节之中。

  文/电动汽车时代网评测编辑宋楠

auto.sohu.com true 列宁格勒保卫者 http://auto.sohu.com/20160607/n453322340.shtml report 3296 从2008年,笔者开始撰写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稿件算起,至2016年,笔者经历了太多关于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技术、市场、服务层面的风风雨雨。既然要谈中国新能源市场
最后修改于2016-06-07 08:16:35 阅读(0)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