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搜狐汽车 > 新闻

开车看手机,事故率骤增!请以安全的名义对它说不

车透社 阅读(0) 评论()

  昨天车透君浏览新闻时,看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有125万,相当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每年还有几千万人因此而受伤或致残。

  如果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话,出事故的概率其实是很高的。社友们也许要问了,现在影响驾车安全的最不安全因素是什么呢?开车看手机。

  开车看手机最少要用两秒的时间,在司机们低头抬头的那一瞬间,行车安全与危险的缓冲区就荡然无存。在欧美国家有个非常流行的“两秒规则”,现已被驾校列入教学大纲:跟同一车道内的前车,必须保持两秒以上的行车距离。

  车透君曾亲身经历过危险的一幕,一次开高速时查看微信,再抬头就发现不远处正好有辆大货车在变道,还好当时紧急避让过去,如果当时再晚抬头一会儿,那将会是多么不安全啊!

  常言道“一心不可二用”,一边开车一边使用手机会大大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一项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要比正常情况下慢35%。根据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

  “开车看手机”,这个交通安全的痛点,确实是到了需要向公众、社会大声疾呼的时候了。

  从今年6月1日起,浙江省内高速140多个卡点上线了一种新式监控“武器”,专拍开车玩手机的违法行为。数据显示,自6月1日抓拍系统上线后的5天里,累计已抓拍玩手机违法行为4000余起,相当于每天超过800起。

  社会已经行动起来,我们的车企们呢?车透君昨天在浏览朋友圈时,看到中国自主品牌领军车企吉利汽车已经率先站了出来,发起了一场安全公益倡导活动——帝豪GL·红眼罩行动。

  很多身边的媒体同仁,都出镜担当起了红眼罩行动的公益倡导人。

  作为一个民营造车企业,吉利汽车具有这样的公益心和责任感,确实很值得被点赞。难怪公安部官方微博也第一时间转发,呼吁公众积极参与。

  车透君很赞同以这种公益倡导的形式,向更多的驾驶员传递“开车看手机”的危害性,以及安全行车的重要性,做中国好司机,用实际行动促使社会大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整体提升。

  车透君发现,此次“开车不看手机”公益倡导的发起车型帝豪GL与这个活动也非常匹配,因为作为吉利进军中高端A级车市场的精品车型,帝豪GL一直奉行“为安全做的再多也不为过”理念,其“安全是第一硬实力”的产品形象,以及“以安全为己任”的品牌责任感,在业内一直有口皆碑。

  去年8月5日,帝豪GL在中汽研进行全球首次公开“车对车垂直碰撞”试验,模拟事故发生率位列第二名的“十字路口魔鬼碰”,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这证明了中国品牌汽车完全可以将“安全”作为超越合资品牌产品力的突破口。

  它还拥有六重“安全识别圈”,即通过驾驶安全感、辅助驾驶系统、信息辅助及安全警示、主动避祸安全、被动碰撞安全、事故报警及救援的六个层面为车主提供安全解决方案。

  帝豪GL不仅配备博世9.1版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TPMS智能胎温胎压监测系统、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AUTOHOLD自动驻车系统、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全方位6安全气囊等主被动安全配置,还以57%的高强度钢使用率、最高1500MPa的车身强度、多达5800个焊点和进口PHS热成型钢技术,打造“安全笼式车身”。而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和预碰撞安全系统,则让帝豪GL的“固若金汤”程度,甚至领先大多数的同级合资车型。

  当然啦,车子再安全,但如果“开车不看手机”安全意识,还没有被强化和记忆进司机脑海中,那么交通事故其实还是难以避免的。

  车透君因此衷心希望,在红眼罩行动的公益倡导下,社友们和广大身边司机们能够增强自律,只有真正在内心深处常悬“自我监控”、强化自我约束,自觉戒除开车接打电话、看微信、刷朋友圈等陋习恶习,才能遏制“分心驾驶”成为新的马路“杀手”。

auto.sohu.com true 车透社 http://auto.sohu.com/20170612/n496648717.shtml report 5030 昨天车透君浏览新闻时,看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有125万,相当于全球每天有35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每年还

相关内容阅读

Power By RecSys

经销商名片

查看完整地图
车图社

车图社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娱车有关

娱车有关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咖啡馆

汽车咖啡馆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凹凸榜

凹凸榜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中国交通频道

中国交通频道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极车制造

极车制造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