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搜狐评论
古清生:有谁来为个人汽车消费者撑腰?
AUTO.SOHU.COM  2003年08月14日08:59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一个产品进入市场,便会构成一个利益圈,这个利益圈有多大?则要考察该产品销售利益的分配状况,比如鱼卖得好价钱,那么造船、织网、运输和海产品市场都会获利,汽车也一样。中国汽车市场由车型分有两大块,专业车和轿车,就是大车与小车,大车国产能力与质量都已过关,产能也能满足市场需求,故生产与消费方冲突不大,冲突大的是小车,不论是组装轿车,还是合资生产的轿车,它们的价格都高悬在消费者的目标价格之上。由于轿车消费一直是卖方市场主导,车价丝毫不能体现消费者的意志,消费者是一个弱势群体,而消费者又分两大块,一是机构消费,一是个人消费。机构消费可以不问价,只问喜欢不喜欢,所以在过去轿车促销时连价格都无须标上,只需打上轿车的性能,豪华程度等,个人消费者充其量算半个消费者,是弱中之弱。

  但是时至今日,个人消费构成轿车市场的增长点,这是一个全新的巨大市场,几乎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精确测算。因此,中低型轿车被各大汽车公司看好,纷纷推出个人消费的车型,并试图成为个人轿车消费的主流车。然而,弱者的市场仍是弱者的市场,他们的声音极少被关注,他们的愿望一直被漠视,因为可以消费轿车的人群与人口绝对比例实在太少,如是猪肉和大米有轿车如此之高的利润,消费者声音一起来,相关的政府部门就会干预。轿车不然,我看见在近时轿车的降价潮中,不乏媒体发出相反的声音,比如降价是低层次的竞争。降价为什么是低层次竞争呢?我认为是高层次竞争,只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计,一流的营销,单车成本才能够巨幅下降,单车成本不能下降的企业,至少管理上是末流的,上世纪丰田公司创造的零库存,那是见管理。所谓高层次竞争,增加服务,那是虚晃一枪,服什么务呢?单车成本降不了,管理水平低下,只有消费者为汽车商服务的份,是逆服务,这种情况过去发生不少,现在还有发生。电脑界有个摩尔定律,即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汽车是成熟产品,不是时间算法,而是规模算法,销售量越大,单车平均成本越低。现在国内的车型,都是引进的已经投入市场的车型,即使分摊开发成本也应该很低了,而其他生产材料和人员工资在中国并没有涨,在汽车生产规模高速增长期,不降价是没有理由的。

  问题是围绕整个汽车利益圈都缺乏降价的动力,整车生产商没有,零部件企业也没有,原材料企业和分销商也一样,甚至还有汽车修理商及停车场也没有,汽车价格高,大家获利也高。围绕着汽车硬件生产的直接利益圈如此,后面还有获利者,银行、税务和保险公司显然也无推动降价的动力,那么地方政府也一样,车价高,收取的购置附加费也高,同时还能保持国企的就业率与利润。但是,现在连媒体也并不站在消费者一方,由于汽车广告商手中握着巨额广告资源,媒体担心为消费者说话得罪汽车商客观上也加入了汽车利益圈。从潜意识分析,就是持有汽车股的股民也乐见汽车销得好,卖得贵。这就构成了一个汽车的直接利益圈和泛利益圈,作为半个汽车消费者的个人汽车消费者,有多大能力挑战如此庞大的利益体系?

  鉴于有一个庞大的汽车利益圈存在,我们再看到各种各样的一边倒的资讯就不足为怪。前天看到一个消息,便是汽车降价也没有增加销售,因为降价,消费者越等着再降,会产生被愚弄的感觉,反不利销售,这个话很值得品味,是没有降到消费者的预期价位还是真的消费者会天真到认为汽车可以无限降价?我认为是没有降到位,现在没有一个汽车厂商愿意公布单车成本,消费者只好通过互联网了解该车型在国外的售价,拜互联网之发达,故此消费者心中有一本账,媒体是再也骗不了他们。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危机也被媒体喧染,据说达30%收不回,该项业务才开始,如何得出这个精确数据且不说,就拿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与银行投资汽车生产相比,银行自己有账,投资上游生产收回了多少?个人信贷事实上分散了投资风险,拉动汽车消费也使银行从汽车生产厂和上游企业早日收回本息成为可能,为什么银行不愿承担个贷的风险而能容忍企业的死账呢?即使30%收不回,也强于那100%、70%、甚至30%收不回,因为这是见车贷款,有些汽车投资至今没见汽车,具体不知道银行已经砸进汽车生产企业多少投资,早些年汽车公司大喊亏损是在报章上屡屡读到的,今天不是也没有100%的赢利么?自今年来,又发出一个声音,便是汽车过热论,并且搬出了国内外分析师的数据,明年汽车过剩40万辆,是真的吗?假如汽车商实行薄利多销呢?假如政府终于仁慈开怀放弃购置附加费呢?假如汽车搁网上直销呢?会不会有过剩?用最粗糙的算法,附加费减去两万,行销商减去一万,一辆车就减少了三万,如果生产商再让利一万,消费者就减少四万元支出,又假如改燃油税,假如上海市不再限制个人购车,这会扩大多少销量?现在美国经济期待复苏,日本经济仍在低迷,欧盟情况并不好在哪里,全球巨大的汽车产能与资本为什么不投到中国这个未来前景广阔的市场来?为什么汽车不能生产过剩?只有过剩,才可以逼迫汽车生产商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诚实服务。也只有经过激烈竞争,由市场法则淘汰掉质次价高的汽车企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早早吓退投资是什么目的?

  汽车利益圈太大了,这个利益圈缩小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应该减利,这么多手都指望从汽车消费者口袋里掏上一把,个人汽车消费者又不是开印钞公司的,未来的汽车市场就靠个人消费,那种只维持几家汽车公司为政府生产公务汽车的时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问题是,现在谁先开口为个人汽车消费者说话,是政府还是汽车业界?中国汽车工业50年,就是不如日本和韩国的50年,这是为什么?不能只谈辉煌与奇迹,而不问为什么落后到连自己的品牌都没有。要我说,我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发达,根本因素是眼中没有消费者,生产汽车就为生产汽车,生产汽车证明中国有一群造汽车的人能够生产汽车,以中国之泱泱大国,能生产汽车算什么稀奇?何况还生产不过人家,只有引进合资,这样也罢,但是不吸取教训,则中国汽车工业会像中国足球一样,声音喊得响,蒙了投资者,也蒙了广大民众,而就是不上进。不仅如此,又将自己的陋习传播给外方,使被外国消费者督视得规规矩矩的外方也同化,一道共同漠视消费者的利益。

  汽车是往前开的,历史是向前走的,谁在自己的利益上固守,谁将被消费者抛弃,我们看谁最明智。

  搜狐汽车评论,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观点系作者个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