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时下正困扰着许多中国大城市。有人将其归罪于私家车的增长,限制之声不绝于耳。然而轿车大量进入家庭消费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城市交通不畅却是近一二十年各大城市挥之不去的梦魇。其实经济发展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成正比早已是全世界的共同规律。且不说,进入小康的中国人,拥有私家车的权利已不容置疑。汽车拥有量的“爆发”时代正在来临,各大城市的市政管理采取什么对策,治理拥堵的效果会大相径庭。 有人比较了北京、上海、深圳对待私家车的态度。上海沿用限制私车时代的老办法,对私车牌照实行拍卖。本月一个私车牌照的拍卖价升至三万元。相当一辆经济型轿车的车价。在国家鼓励轿车消费的今天,私车比公车多3万元购置成本是否公平姑且不论,此举还造成上海既是中国最大的轿车产地,也是私家车比例最低的大城市;深圳解决汽车拥堵的一个新招是对外地牌照的车辆加收“买路钱”。深圳一向对汽车发展持开放的态度,以致私车百户保有率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如今采取提高外地车“门槛”这种有悖“国际惯例”的做法,也显出在交通拥堵难题面前的某种无奈;北京汽车保有量占中国十分之一,私家车占今年总销量的80%以上。压力不可谓不大,于是年初就不断有“专家”预言,北京对轿车限驶政策早晚得出台。 然而北京却在默默地筑路,架桥,修建地铁轻轨,发展公交交通。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北京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滚滚车流,不断实实在在地拿出未雨绸缪的新对策、新思路。近两天北京某主要报纸的头版就连续有3个新闻头条,报道的内容耐人寻味。 一条是大事:“奥运交通规划上网征求意见”。涉及5年后北京交通的大格局,体现出一种“车多了,反而路畅了”的管理艺术,让为交通拥堵忧心忡忡的市民豁然开朗。文中透露,到2008年以前,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客运体系将承担市民日常出行的60%,辅以私家车、自行车,市区五环路以内市民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将平均不超过50分钟;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18公里,加上实施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届时行驶车辆停车次数比目前将减少50%以上,路口排队长度将减少50%,交通事故将减少20%;市区民用机动车基本车位将达到150万个,满足率从目前的66%提高到100%;公共停车位将达到22.5万个。 另一条看似事不大:“方便司机辨认,五六环路标大调整”。北京道路交通标志与世界接轨,体现对老百姓开车的人文关怀,而且行动雷厉风行。五环、六环通车后,交通标志不清晰是司机们抱怨最多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新通车的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进行考察,提出了具体完善方案。第一,统一地点距离标志与出口预告标志上的地名。第二,在环线路与放射线路相交时,在出入口处标志牌上增加公路名称和方向。新标志本月中旬将全部亮相。 第三条只涉及一个区域:“CBD将建成立体交通”。描绘的是一幅新世纪区域现代化交通网络的蓝图。CBD――北京的中央商务区,世界著名公司云集,交通流量之大可想而知。其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案将有重大示范效应。消息说,CBD道路系统十分超前,规划中道路用地约为155万公顷,占CBD总面积的39%。加密路网,改善路口,加扩道路是区内道路特点。规划充分考虑利用地下空间,形成立体化交通。地下建筑,尤其是核心区,将地下一层相互连通,建立地下人行系统,地下车库也尽可能相连。动态交通将安排两条地铁、多个公交换乘站;静态方面规定每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至少设65个停车位。 中国轿车数量大发展是社会经济的进步,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对于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是一味怨天尤人,沿用过去并无成效的老办法,还是未雨绸缪有预见性地启用新思路、新对策,正是考验大城市管理水平能否“与时俱进”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