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召回制度的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
 |
 |
2002年05月29日13:57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昭和44年(1969年),日本修改了运输省(日本全面负责管理交通运输问题的政府部门)的部分法令,设立了召回制度。
该制度设立的背景是,在昭和40年代初汽车普及的初期,汽车的缺陷问题作为社会问题产生极大轰动。而且人们发现在召回制度比日本领先一步的美国,通过向社会公布召回汽车信息的方法显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因此1994年,为了明确汽车生产厂家等的职责范围,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法。
设立召回制度的目的是为事先避免因汽车在构造·装置上存在设计、制造问题而引起的事故、故障,以及由汽车尾气、噪音等造成的公害问题。因此当生产、销售汽车的汽车厂家发现其产品由于设计或制造上的原因,在构造、装置上存在问题,为了改善这些构造、装置,应立即向运输大臣提交召回申请,并告知用户。这时,用户可以通过享受免费修理等服务,继续安心使用该汽车。
现在使用汽车召回制度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EU的各加盟国也打算引入这一制度。日本定期同这些国家进行有关召回车辆的信息交流。
自昭和44年(1969年)召回制度开始执行到平成9年(1997年)的29年里,提交的召回申请累计达到1,186件,召回数量计2,613万台,其中在日本国内生产的车占所有召回车辆总台数的94%。另外,1997年的召回纪录达到历史最高点,共259万辆。
有关每个召回申请平均召回车辆数字的统计,在上述的29年里,在日本国内生产的车的平均数字为4.8万台,进口车为3千台。而1987年到1997年的十年以来,这一数字增加到国产车5.9万台,进口车4千台。
从召回申请来看,按装置分类问题出现的顺序为:发动机、动力传动装置、制动装置。设计相关问题的占55%,与制造相关的占45%(1993年到1997年的在日本国内生产的车)。
召回申请发出后,在汽车生产厂家的努力下,在召回申请发出后3年,日本召回车辆中的国产车达到90%以上,进口车达到80%以上,均高出各国。 |
|
 |
|
|
 |
 |
快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被捕 伊抵抗力量疯狂报复美军! |
 |
|
 |
 |
|
|
 |
-- 给编辑写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