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周年高层研讨会)
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苗圩:
我发言的题目是在融入中竞争,在合作中竞争。中国古语说的好,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当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五十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则可以到了洞悉自然、掌握自己命运的年龄。对于一个产业而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五十年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成就了中国汽车工业辉煌的过去。在中国汽车工业知天命的今天,我们展望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正在孕育着历史性的巨变,发展面临着关键性的选择,需要我们汽车从业者更准确地洞悉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理性把握好自己发展的命运。为什么这么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金融资本的快速流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国际汽车工业的跨国重组联合,其结果是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
第二,汽车全球化必然会向追究渗透,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竞争是国内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竞争将是发生在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竞争。
第三,如何选择我们的发展道路,现在存在着重大的观点分歧。一种认为我们要完全开放自由竞争取得发展,甚至说我们可以做成世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加工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必须要集中力量发展我们民族汽车工业,靠合资是救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那么东风在我们的实践过程当中对此问题的认识是,我们必须坚持在融入中发展,在合作中竞争。所谓融入发展就是顺应中国汽车工业在对外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想谋求在未来国际汽车格局当中的分工,闭门造车已经是不可行的,融入是为中国汽车工业争取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加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是为了更进一步融入国际汽车工业。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简简单单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跨国公司与跨国公司之间在全价值链范围之内的竞争。我们合作的对象既有上游的供应商,又有最终的用户,更不能排除国内和国际汽车制造业的同行。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相互价值链当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开展与对手的竞争。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只有在竞争当中取得优势,才有合作的话语权,竞争的胜果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合作的基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东风公司在相对不利的条件之下,我们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走了一条“在融入中发展,在竞争中合作”的发展之路。我们在引进外资、共谋发展的过程当中坚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利用外资方面我们坚持使用不去建更多新的工厂,而是尽可能利用外资来改造我们的老工业基地。
第二,我们通过利用外资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过去的运行机制。
第三,我们在利用外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几代人打造的民族品牌,不至于因为合资而一日之内失去,并且在合资企业内谋求培育自主的研发能力。
第四,在合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第五,我们在追求主业做强做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实行主副分离,对副体部分要通过改制把它搞活,面向市场。所以东风在最近几年的发展当中,我们本着这些原则和具体的要求,跟我们的合作伙伴达成了一致,我们既有跟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在神龙扩大合作方面的事件,我们也有利用日产实验改造襄樊老工业基地的尝试,所有这一切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相信在中国汽车工业未来五十年的发展当中,我们将会有一批企业真正能够实现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我们能够走出国门,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占有立足之地。
谢谢各位。
(搜狐汽车频道、中国商报汽车导报联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