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苏州金龙在海南为新车型“海格”的投放举行了规模庞大的“研讨会”,记者发现,原厦门金龙销售元老———徐健中已是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厦门金龙、苏州金龙,被业界统称为两条金龙。厦门金龙是苏州金龙的股东,故有大金龙之称。但近两年,有关苏州金龙和厦门金龙之争的消息不断传出。于是,两条金龙能否并肩齐步走的消息,再次成了参会者讨论的焦点。
厦门金龙生了病
作为客车行业的老大,厦门金龙由于该公司采用了股东只分红、不追加投资的方法,使得其资金链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几乎没有拓展其他业务的资金积累,扛风险能力很差。
数十家和厦门金龙定位趋同的客车公司开始稀释厦门金龙的市场,其中也包括由厦门金龙出资40%成立的苏州金龙公司。而在面对新进入者蚕食的时候,厦门金龙依然凭借其单一产品打天下。
与此同时,厦门金龙的“人才网络”(尤其是高管层)开始“漏水”,一部分有实干经验的人“游”向了苏州金龙。
而近日,记者又得知厦门金龙目前的用地2007年签约到期,这里已经被厦门市规划为住宅用地,所以不可能续签、扩产。厦门金龙只能搬家。
苏州金龙的野心
尽管厦门金龙投了40%的资金,但是在今天的苏州金龙里,自上而下都表示:我们在独立经营。比如人事、财务、销售网络等组织机构中的重大业务与职能部门都独立于厦门金龙在运作。
从产品的角度讲,出身于厦门金龙的苏州金龙诸多高层显然看到了厦门金龙“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在生产面向客运市场的金龙客车的同时,该厂还处心积虑地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车——海格系列。
苏州科技园是全国惟一上缴的增值税可以完全退税的地方,苏州的人力成本也远比厦门低。
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可以自己说了算的体制(苏州金龙的员工可持股40%),苏州金龙给自己定了一个颇居野心的目标:做中国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其实质的动作便是2004年6月,占地40万平方米的新厂区全部竣工。
两条金龙合力才是最好出路
按照业界的划分,目前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宇通、亚星奔驰均在第一梯队,而作为上市公司的宇通,无论从产品定位上、盈利能力还是销售网络上,都对两条金龙产生竞争。另外,在第二梯队的西沃、五十铃、沈飞日野、安凯等也都有推展产品细分市场的打算,这对两条金龙来说当然也不是个好消息。
对于厦门金龙和苏州金龙而言,其实如果能够真的资源共享,降低生产、销售成本,实现并肩作战,那结果就很可能是“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