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搜索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评论 >> 媒体评论

汽车产销:别拿“销售话语权”说事儿!

AUTO.SOHU.COM  2004年09月13日11:49  中国经营报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产业的支柱性地位愈加凸显。而所谓汽车业“话语权”的问题,则引起有识之士越来越强烈的担忧和不满。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外方已成功掌握了汽车制造方面的“话语权”,并正通过4S店控制销售渠道,意图染指中方掌握的销售“话语权”。而产业政策不仅未能有效地抑制这种倾向,反而有通过品牌管理等政策帮助外方整合销售渠道之嫌。那么,汽车产、销方面的“话语权”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

  对外方掌握汽车制造“话语权”不满的原因,主要在于合资企业们只热衷于引进外方现有的车型,而不愿开发自有品牌和车型。但是,假如合资公司无论是搞自主开发还是引进车型,“话语权”都完全掌握在中方手中,结果就会不同吗?我相信肯定不会。

  首先,品牌的号召力差距甚大。有人曾经指出,如果将“威姿”的一汽标换成丰田的牛头标,车价可以涨上两三万。这话或许有些夸张,但也基本符合实情。其次,引进外方成熟而且畅销的车型,不仅前期投入少、投产快,而且技术和市场的风险都很小,效益也更有保障。而自我开发则恰恰相反。

  因此,在引进或开发的抉择上,无论决定权握在外方手里还是在中方手里,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个问题与“话语权”完全无关。中方惟一可做的事,只是在引进车型的时候,尽量减少外方对合资公司的盘剥而已。

  目前,汽车制造商通过授权品牌4S专营店的方式,在与经销商的对话中处于一种绝对强势的地位。但是,由此而认为外方会因此控制销售“话语权”,甚至认为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只是在帮助外资整合其在华市场渠道,是没有道理的。

  汽车不同于一般的生产资料或生活工具,它是一种时刻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特殊商品。要求经销商获取制造商的授权,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更有效地约束厂、商共同对消费者负责。

  至于所谓“话语权”,应当是指“一方说一不二、另一方令行禁止”这种情形吧?经济生活中的“话语权”当然是存在的,但仅存在于垄断(包括权力、资源、技术等方面的垄断)和控股这两种情况之下。而汽车厂、商之间既不存在垄断,也不存在控股,显然也就不存在所谓“话语权”的问题。

  作为合作伙伴,通过合同或协议的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是完全正常的,如果硬要将这些合同协议条款命名为“汽车销售话语权”,我以为那也是人家应享的权益。当然,目前的汽车经销商所承担的部分责任和义务,如硬性销售指标等等,是显失公平的。但这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制造商的强势地位将土崩瓦解,厂、商之间将会逐步达成相对的平衡和均势。退一步说,就算制造商还有什么杀手锏,经销商离你而去,你还有什么“话语权”可言?

  作者:杨建国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  】【打印】 【关闭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网站建设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相关连接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短信推广
“悬赏”鲜明个性图片
摩托罗拉和弦下载专区



搜狐商城
·汽车| 香水扮香爱车
·汽车|爱车清洁用品
·化妆|玉兰油惊爆价
·精品|运动休闲服饰
·汽车|送龟牌白金蜡
更多...
-- 给编辑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