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中国汽车市场,有一个数字令人震惊:从2003年起每年上市的新车都有四五十款。2003年,上市新车50款左右;2004年又有近50款新车型投放中国市场,如果加上各种改款、改型车,这一数字突破100;从现在的数据和厂家的计划来看,2005年也不会少到哪里。
但事情的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可以挑选的余地并没有想像的那样暴增。事实上更多的消费者在买车时挑来挑去,选的还是那些有“悠久历史”的车型。这有数据为证:以2004年轿车销量来看,虽然过去以老三样产品主打的市场随着更多新车型的加入而出现了新老交替的格局。但可以看到的是,老三样产品,特别是捷达和桑塔纳仍然是这一区间的销量大户。畅销了10年左右的车型仍然在热卖,这其中包含了消费者的多少无奈。
车型到底是否真的过剩?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两个方面不过是在玩弄两个不同的概念:车型和有效车型。的确,近年在各个厂家大干快上的努力下,的确是上了不少车型。但如果说现在国内车市的车型已经过剩,但打动消费者芳心的适合消费者的“有效车型”却还远远不够。
即使从汽车排量这一个方面,也能看出这种消费者的需求与厂家主推车型之间的背离。据统计,在2000年以前,我国车型中,排量在1.4升以下的车型约占33%。到了2003年大排量车型爆发上市,共有10款2.0升及以上的车型上市。这一年,小排量新车型约占当年全部新车型的25.5%,2.0升以上的新车型占全年新车型的32.5%。而到了2004年,上市的新车型中,约有72%的车型排量在2.0升以上。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升多的排量家用已经足够。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有效车型。
车型引进进入务实新阶段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回暖,国内汽车合资企业引进新车型的热情也在渐渐升温。东风标致正在调整生产线以迎接标致206的到来。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东风雪铁龙近日也传出消息,即将引进新车型雪铁龙C3。前不久,大众还宣布要将其子品牌斯柯达带到中国……众多新车型引进的消息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合资企业身上。
值得欣慰的是,不少汽车业内人士注意到,近一段时间引进的新车型与过去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合资汽车企业在引进车型上经历了两次波折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更为理性和务实的阶段。这里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车型引进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引进“淘汰”车型
第一阶段自然是合资企业成立之初。以当时上海大众桑塔纳为代表的一批“淘汰”车型被引进到中国。事实上,这几个车型引入中国之后不久,大多即在母公司所在国停产。即使在母公司所在国大批量生产时,这几个车型也并不属于畅销的一线车型。
第二阶段:引进“最好的”车型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新车型的引进打破了原来由桑塔纳、捷达和奥迪等老车型统治的中国汽车市场。2002年-2004年,中国合资汽车企业掀起了一个车型引进的高潮。合资企业在引进车型的第二个阶段,都想用自己最好的产品来赢得中国汽车市场,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车型究竟适合不适合中国市场。正是这个原因,让一些才引进不久的车型在汽车市场上举步维艰。
第三阶段:引进“最合适”的车型
在认清了国外热卖的车型在中国水土不服的事实以后,合资企业放慢了引进车型的脚步。在即将引进的新车型中,我们不难看出,合资企业引进新车型的思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海大众计划引进大众的另一个子品牌——斯柯达。引进斯柯达的重要原因是斯柯达汽车有着优越的性价比。这是大众中国车型战略的一部分,目的是巩固大众在经济型轿车市场的地位。
标致雪铁龙公司将富康引入中国的时候,对中国消费者的心思并没有摸透,两厢车来得太早,中国消费者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在后来引进标致307的时候,率先引进的是标致307的三厢版。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标致307因其“中国式的结尾”(指三厢造型)颇讨消费者的欢心。
在总结了前两个阶段引进的经验以后,现在,合资企业已经开始本着理性、务实、主动的思想来引进新车型了。也许过不了多久,中国汽车市场上新的一轮产品战又要打响了。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