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焊接到底有多重要?
* 哪个厂家能做出车身12年防锈穿的承诺?
* 哪家的车型不需要出厂后做“底盘封塑"?
* 你担心车顶在事故中被撕裂或掀掉吗?
相对在华美、日、韩合资整车企业波澜壮阔的宣传攻势,大众的两个合资企业历来比较低调。 对此,1997年时任德国大众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绥新博士就曾向本报记者解释说,这与德国的企业文化有关——专注于汽车设计、技术和品质,不善宣传。这就是所谓德国企业的“工程师文化”,相对于美、日、韩企业的“销售经理文化”。2004年,作为大众中国副总裁的张绥新再次对本报记者说:“我认为大众在产品制造和质量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点多年来在中国已形成良好口碑。但是在中国,我们销售、公关方面比起美国人还不是那么灵活,这不是我们的长项。”不同的是,与7年前的自信相比,张绥新的语气之中已有一丝忧虑,毕竟,大众2004年的市场份额与当初的半壁江山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此后,快速下滑的市场份额迫使大众全面调整在华战略,而对“销售经理文化”的强调,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两个月前,在帕萨特领驭的上市发布会上,上海大众市场部总监于琼根犹如超级推销员一般,做了长达30多分钟的生动演讲,让在场的200多名记者首次见识了大众企业的新营销策略及其实力,而2006年新年伊始,一汽—大众借其新产品“速腾”下线之机,开放以往的参观“禁地”,分期分批邀请全国各地记者对其整个制造工艺进行前所未有的深入考察,并向记者介绍了其中各个环节相对美、日、韩企业的“优势”,可以说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营销挑战。
一段时间以来,在德系车、日系车、韩系车的优劣之争中,德系车一直占据上风,主要体现在其领先的设计、技术、高成本的制造工艺(激光焊接、空腔灌蜡、底盘装甲)和用料(双面镀锌钢板、环保内饰材料)等方面,以及由此带来的车辆性能、安全性和耐久性优势。技术领先不难理解,POLO作为一款小型轿车,却可配备6速手自一体式变速箱,宝来作为一款紧凑型轿车,却可配备只有高档车才有的ESP主动安全系统,在即将上市的“速腾”上ESP则是标准配置,这在其同级别轿车中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因此而招来了“技术过剩”的非议。但大众“优势”的制造工艺消费者没见过,汽车记者则听说不少,眼见不多。此次,一汽—大众特意请记者来深入观察和了解那些与众不同的制造工艺以及看不见的产品品质,而且破天荒地允许记者进行现场拍照和录像。
激光焊接到底有多重要?这事关车身的强度,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操控性。日系车、韩系车厂家在其宣传中也强调车身强度提高了多少,但对激光焊接工艺要么不以为然,要么含糊其词。一汽—大众的一位技术人员认为,如果采用同样的材料和设计,那么激光焊接能使钢体结合部(强度最脆弱的部分)达到分子层面的连接,融为一整块钢板或钢结构,车身强度要比传统的点焊提高40%左右,也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撞击车身,激光焊接车身断裂或扭曲的临界点或极限值要远远高于点焊车身,否则用不着采用这样的高成本工艺。一系列雅阁断裂事件引起了人们对车身强度问题的关注。厂家刻意强调大众品牌轿车也有断裂事故,但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撞击条件是否相同?
哪个厂家承诺车身12年防锈穿?一汽—大众以其整个涂装工艺为保证,做出了这种承诺。丰田认为,中国用户喜欢高品质的车身漆面,所以在威驰的宣传中把使用皇冠的涂装工艺作为一个亮点。但直到现在,记者才听说捷达的涂装工艺与奥迪相同。“在车身上打腻子,之后喷漆,那是邻国对手干的事。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容易成片脱落,钢板遭到腐蚀。我们用的是双面镀锌钢板,多层喷漆,成本高,但防腐耐久性强。”现场的一位技术人员说。关于空腔灌蜡问题,她强调:“空腔灌蜡工艺,邻国的对手没有。我们用它,为了保证车身12年防锈穿。缺点是成本高,灌蜡设备和蜡都是进口的,要保证附着在车身腔体内的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和足够的时间内不变质、不脱落。”
买了一辆新车,花上五、六百元给“底盘封塑”,为的是防止沙石敲击地盘造成漆面损伤,进而防止泥水及含有融雪剂的冰雪对底盘造成腐蚀,还可以降低车辆行驶中沙石敲击底盘时发出的那种令人不安的噪声。而一汽—大众的一位人士称:“我们的全系车型不需要出厂后做底盘封塑。因为我们的底盘有PVC保护装甲,厚度高达1.2毫米,覆盖了车底所有部位,用料量是对手车型的3倍多,保证12年不锈蚀。”
除了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外,国内还有哪个厂家能做出车身12年防锈穿的承诺?
你担心车顶在事故中被撕裂或掀掉吗?雅阁一起惨不忍睹的案例让人不寒而栗,而一汽—大众则试图给你一些安全感。在涂装车间内,有一道工序是在车顶钢板下面加装一块高强度聚酯(DVD)护板,以提高车顶部的强度。当然,一汽—大众没有承诺车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被撕裂或掀掉,只是承诺提高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车顶被撕裂或掀掉的临界点或极限值。
当然,一汽—大众请记者深入考察其制造工艺,无非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一汽—大众的产品比对手更安全、更耐久,具有更高的转让价值;二是为什么一汽—大众的产品成本比对手高。最终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则是:一汽—大众产品的价格理应比对手高。
事实上,在欧洲、美国乃至日本市场,大众品牌产品的价格都比同级别的日系车、韩系车和美系车高出一截,而在中国,尽管大众产品的价格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相上下,但还是没有在销量上占得任何便宜。一汽—大众彻底亮出德国制造工艺的底牌,尽管多少是出于无奈,但其对竞争对手构成的挑战无疑是强有力的和无法忽视的。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