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需要适应该城市的密度、高度和容积率。
■快速公交系统的道路造价为每公里二千万元至七千万元人民币。建设一公里轨道交通的投资,通常可以用来建设十公里左右的快速公交系统。
■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不能走极端路线,因为一味限制私家车、限制小排量汽车的做法,影响了普通公民享受汽车生活的权力,一味发展轨道交通,不顾城市实际情况,以会造成极为高昂的机会成本,得不偿失。
如果城市密度较低,轨道交通将入不敷出,而高架道路建设应当成为首选。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限制私家车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似乎成为共识。
但是,造价昂贵的轨道交通真的适合中国的各大城市吗?
国际惯例
轨道交通看城市密度高低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需要适应该城市的密度、高度和容积率。
对于密度高,人口和建筑密集的超级大都市来说,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属当务之急。
纽约拥有28条地铁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地铁站遍及全市各地。纽约还有连结周围地区的通勤火车,为居住在纽约周边地区的人上下班提供经济快捷的交通服务。目前,在曼哈顿中央商业区工作的人中有80%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手段。
不但纽约,世界上很多超级大都市,都将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作为沟通城市经济动脉主要方向。
拥有约1200万人口的东京,建筑密集,多年来一直大力发展轨道公共交通。东京人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东京的地下交通承担着全市80%的流量。目前,东京市拥有400公里的地铁网络,即便地面交通全面瘫痪,轨道交通也完全可以承担交通任务。
而对于大多数范围广阔,密度较低的城市来说,以轨道交通等大规模交通设施促进交通顺畅仅仅是问题的一面,而更多将道路设施建设作为规划重点。
英国是欧洲使用汽车最多的国家。以伦敦市为例,目前,伦敦已建成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一体,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伦敦每小时发出的地铁达90班次。与此同时,地面公共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地铁、火车和地面公共汽车立体交通网遍布伦敦市各个角落。
在德国,几乎每两个人拥有一辆汽车。2003年7月,德国颁布了“联邦交通路线计划”,把促进所有交通方式的和谐结合作为目标。政府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在稍微大些的城市里,有轨电车、轻轨与地铁、公交车等纵横交错,相互之间衔接方便。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