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记者在比亚迪采访时获悉,比亚迪的电动车F3e已研制成功,不需加油,从车库拔掉电源就可上路,零排放、零污染 、零噪声以140-150公里/小时的高速可以纵情驰骋570公里,这些看似传奇的情节已经由比亚迪F3e一一实现了。
“我们原来是做手机电池的,现在只不过是做一个大一点儿的电池把它装在汽车上罢了。” 在比亚迪人举重若轻的调侃中流露出“电池大王”的野心勃勃。
比亚迪F3e上海密造成功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孙旭透露,比亚迪在电动汽车的自主研发方面投入巨资,在上海建立的汽车研发中心承担起电动汽车和新款轿车的研发任务。现在,首款电动汽车——F3e已经秘密研制成功,计划3至5年实现产业化,年产量目标为5万辆。
作为F3的电动车型,F3e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和零噪声,其车载储能装置由8块锂电池构成,已具备能耗大幅降低、汽车电子控制水平进入国际前列等技术特点,并通过了触电防护及动力性能等相关测试,最高时速达到150公里/小时,一次性充电的续驶里程达到570公里。完全实现家用电流充电,一个半小时即能达到充电饱和状态。据悉,比亚迪还攻克了电池寿命关,常态下电池寿命已超过了汽车报废年限。
比亚迪同时在上海研发中心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据了解,电动汽车充电站内设有4台充电柜,采用数字显示和触摸屏智能控制充电,同时充电柜拥有充电刷卡、收费打印等功能。 孙旭告诉记者,充电站建设是电动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需要国家政策支持的一个项目,充电站的建成为比亚迪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充电站的商业化运作提供了良好铺垫。
目前比亚迪技术研发团队正着力降低整车成本,争取早日获得“准生证”,实现量产化。如果比亚迪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充电站的商业化运作成功,无疑比亚迪将会引领汽车新的发展方向,甚至成为全球汽车替代能源的领头羊。
电池大王转身汽车黑马
电池大王为何要造车?为何要将重金砸向虚幻的电动汽车?
能源紧缺,油价持续上涨,混合动力、氢动力、电力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的发展方向。3年前,比亚迪出人意料地宣布进军汽车业,电池大王“华丽转身”投入巨资杀入汽车行业,在当时引来业界一片哗然。
有业内人士分析,电池大王比亚迪入主汽车,很明显意在构建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抢占电动汽车的先机。比亚迪舵主王传福显然看到了电动汽车将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最佳机会。
电动汽车的关键问题在于电池,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电动汽车电池主打就是锂电池。而比亚迪已经解决了电池高容量、高寿命等核心技术问题,已经具备了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条件。“中国汽车市场这么大,哪有那么多油?中国如果把电动车商业化,就等于把长江三峡的水变成中国的油,因为水可以变成电,电就是油。”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如是说。比亚迪人笃信既然已经掌握了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技术,制造电动车将如鱼得水。
然而在比亚迪靠福莱尔打天下的时代,市场环境和盈利状况使得比亚迪却闭口不提电动车,直到去年,F3的优异表现让比亚迪在竞争日趋激烈、利润逐步走低的车市终于站稳脚跟,销售额从2004年的3.89亿增长到2005年的6.28亿元,资产净增22.2亿元。此时,比亚迪不再保持缄默,F3的旺销使得比亚迪汽车得以实现“以车养车”的最佳状态,后劲十足。借着F3的优势和市场认同度,比亚迪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