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出口将达2万余辆,轿车基地明年初将投入使用
每天早上6点多,长城汽车宣传部长商玉贵就骑着电动车向厂区出发了,这段20分钟的路程伴随着他已走过8个春秋。到了厂区,他和同事们一道排好队,按照标定的路线顺序走向办公区,在长城这种整齐划一的上班场景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长城汽车总装线上哈弗正在做下线前的检验
重点培养研发团队
深夜10点,技术研究院会议室灯火通明,王炳永正与同事们商讨轿车发动机技术问题,身为副院长的王炳永每天都工作到晚11点以后,“我们的工作基本没有休息日,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任务也很繁重,但看到我们产品挺畅销的,也觉得值了。”王炳永笑着说。在长城像王炳永这样的技术研究人员有800余人。长城汽车从1996年生产皮卡开始就设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目前技术研究院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共投资3亿元,拥有造型室、排放转毂实验室、环境模拟实验室、底盘性能实验室等。
平时,研究院的大门紧锁,进出有很严格的规定,“我们平时也很少能进去,有很多先进的设备还没见过。”陪同记者参观的工作人员崔丽艳说。实验大楼一楼是几个重点实验室,二楼是大规模的计算机房、造型室,再往上分别是各零部件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国内也很少有这样的规模。”崔丽艳说。
“现在国内各厂家都很重视研发,投入较大的资金,先进的机器设备我们可以买到,一流的专家也能请到,但是人力和经验的积累是民族品牌所欠缺的,目前我们的工作重点在研发团队的培养,”王炳永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国内研发还需要科学的项目规划,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等真正符合中国路况的设计,这也是我们寻求突破的最大机遇。”
出口产品先做市场
汽车出口海外在长城汽车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2006年9月3日,对于国际部副总经理的王建林来说是永远值得回味的一天:500辆哈弗CUV首次出口意大利,这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大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回想起当时出口的情形王建林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在装船现场他亲自点查车辆,与外方人员交涉,看着最后一辆车驶入舱内才缓缓地舒了口气,“这才是真正的出口啊!”王建林感叹道。
长城汽车办公大楼的一层和二层全都是会议室,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客人前来谈业务。“在长城汽车你可以一周内见到来自五大洲的客人,谈判会议不断,这里俨然就像一个联合国。”王建林自豪地说。截至9月底长城在皮卡、SUV领域出口量已达到16800余辆。王建林还记得1998年第一次出口的情形,那时是出口沙特,数量也不过百辆,当时心里战战兢兢的,生怕出现什么问题,8年后,长城已成长为国内第一出口品牌。年出口量达2万余辆。
海外市场关乎到中国的形象,长城一开始就注重市场售后体系的建设培养,“很多企业出口是做产品而我们是在做市场。”王建林介绍,“针对欧美成熟的汽车市场,我们还需要更好地支持保障系统,统一的网络在欧美非常重要。”王建林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各大洲穿行,看着中国车在国际市场的普及,他感到十分自豪,“这也是国力提升的实在表现”。
零部件商扎根园区
长城汽车二期工业园内分布着大大小小十余家零部件厂商,德业只是普通的一家,主要为长城提供内饰、保险杠、空调等。今年3月,保定德业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健平从浙江北上保定,负责德业集团与长城汽车合作事宜。
鲍健平每天都亲自下厂房督察生产。“以前在浙江只需在办公室指挥就可以了,在长城汽车不同,厂家的要求很严格。”
经营一年来,德业从原初的4000万元营业额,提升到了1亿元。像环球、格瑞特、杰华、麦克斯等配件厂发展势头也很快。
夕阳下,人工湖畔的新研发基地正在紧张施工,商玉贵指着竞争路:“园区内有很多这样命名的道路,看似有点极端,但其中蕴藏着长城的精神内涵,走在这些路上,不由得有一种使命感。”可以说他是眼看着长城发展壮大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看似简单,实际很难,残酷的竞争使得他也感到疲惫,“虽然累,但是在这里很快乐,因为每天我都能看到希望。”
■链接
从生产皮卡起家
十几年前,刚刚起步的长城汽车业务只涉及改装车及加工配件生产,当时的厂房很小,员工还不到100人。1996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南方考察时发现,皮卡在当地的需求很大,但是真正可供选择的车型很少,当时国内的一些大企业都在上轿车,没工夫顾及这样的“边缘产品”。1998年长城率先推出了8.58万元的皮卡,而且配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491发动机,凭着良好的性能,大气的外观,很快长城皮卡打开了市场。“当时没多想,只觉得市场上缺什么就造什么,没想到能把皮卡做成这么大的规模。”回想起当初,商玉贵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就这样从皮卡起家,一步步资金积累使得长城在资本、人力和技术上逐渐强大起来,随后赛弗、哈弗等车型的良好表现巩固了长城在SUV市场的地位。2003年香港上市又为长城的发展募得了巨额资金,就这样长城一步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