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中国市场报表的销量曲线不断上蹿,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心里乐滋滋的。今年前9个月,宝马汽车在中国共销售26438辆,增长率高达56%,中国市场也成为宝马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然而,史登科也有他的困惑。 这位在北京大学拿过学位的德国人,在中国生活过多年,自认为已经很了解中国,有一件事情他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中国人不喜欢贷款买车。
在国外有的地区,宝马车的贷款购车率达到1/3,在中国却少之又少,按华晨宝马某人士的说法是,可以“忽略不计”。这让史登科不得不花一些时间思考:像宝马这样的高档车,怎样做才能在中国发展车贷业务?
车主“面子”
借钱,在中国人心目中还是一件比较难堪的事。虽然这两年住房贷款已经很普及,但大多数人对于贷款买汽车还不能接受,尤其是那些宝马、奔驰、奥迪的车主们。《财经时报》记者采访获知,对于这些人来说,买辆高档车,很大程度上是要“面子”的事,根本不愿意“拉下脸来”去贷款买车。
某广告公司总经理杨先生是少数贷款买高档车的人之一。他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当初办车贷时,他是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才去的。从心理上说,他也不愿意这样做,但自己买了房子后,家里恰好发生了点儿事,经济上一时紧张。而自己的工作需要经常跟企业老总打交道,没有一辆好车拿不出手。
据杨先生分析,中国人之所以不认贷款买车,与好“面子”心理有很大关系。借钱本身在国人看来就不是好事,大多数人不愿“背着债务”生活。而多年来银行的“老大”地位所致,很多人对于车贷这样的新业务,心理上还没有产生认同感。
一位长期在海外生活过的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即使在经济较发达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存在车贷率不高的现象,表明中国人传统的消费理念对汽车贷款的影响很大。
杨先生介绍说,由于自己是通过汽车金融公司办的车贷,手续很简单,也省却了跟银行打交道时的一些麻烦。“我觉得贷款买车虽然多花了点儿钱,但省时省力,好处还是挺多的。”
一位专家对《财经时报》分析,目前涉足汽车金融的公司,基本是由跨国车商独立开设或者是车商与银行合作,与车商的经营和服务密切相关。随着车贷知识的普及以及国人消费理念的逐渐转变,汽车金融公司最有可能首先突破车贷的瓶颈。
信用风险
车贷在中国带来的一大副产品是风险。很多人都记得,前两年,汽车贷款就像是一阵风,突然刮遍全国,又突然销声匿迹。据说主要原因就是车贷带来了巨额呆坏账,迫使银行不得不停办此业务。
那么,能买得起宝马、奔驰的人,是不是也会“赖账”?
一位从事汽车金融业务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与一些人的想像相反,前些年的车贷,越是高档车,逃贷的现象越多。因为高档车的价格高,但二手车同新车的价格差距较大。有些人就利用这个差价,驾驶一段时间后拒不还款,反而要求退车。
最近打算买车的人发现,车贷突然又火了起来,只是这次唱主角的不再是银行,而是汽车金融公司。据分析,虽然这些专业公司的贷款利率一般要高于银行,但由于是根据自己的产品量身定做,加上手续灵活,非常吸引消费者。目前,汽车金融公司的车贷业务大有超过银行之势。
只是,银行所头疼的风险,同样摆在汽车金融公司面前。据业界人士介绍,缺少信用系统是其发展面临的严重障碍。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当一个人在某地多次贷款不还时,他换到另一个地方再贷款,无历史信用记录可查。
这样的事情,放在来中国转战多年的奥迪身上,也许已经不是大问题,因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和对国情的了解,能帮助他们比较容易地解决征信的困难。然而,放在进入中国不到三年和脚跟尚未站稳的宝马和奔驰身上,可能就是个大麻烦。
宝马的希望
这也许就是史登科困惑的原因。看着各家公司争相涌入汽车金融市场,而宝马却一直没敢动手,有人形象地打了个比喻,说宝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其实,为了尽快启动中国的汽车金融业务,去年刚上任的史登科和他的前任都没少费心思。
今年7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深圳发展银行签署了《汽车销售融资服务合作协议》,深发展将对华晨宝马及其授权经销商网络、终端消费用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贯穿从车辆生产下线开始到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然而,细心的人可以发现,早在两年前,宝马就开始酝酿开展汽车金融。2004年5月,宝马与招商银行共同启动了一项“至尊金融”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招商银行为宝马集团的个人与集团客户提供长达5年的信贷融资,同时向宝马代理商提供融资服务。
刚过两年,在前一项合作没见什么收益之时,又“另寻新欢”,与另外一家银行开展类似业务,可见宝马急于展开汽车金融业务的迫切心情。
在宝马加长版新BMW系Li推介发布会上,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安问同桌的一位记者:“如果你有一定经济实力,会不会贷款买宝马?”那位年轻的记者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会。”
这可能正是史登科最想听到的回答。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