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2006中国客车业十大新闻评选结果新近出炉,与此同时,其他或媒体或协会评出的客车业十大新闻也争奇斗艳。
一笑,客车业仿佛是最爱扎堆的行业,喜欢一窝蜂似的拥来飞去,和喜欢有些特立独行的轿车行业的人们相比,客车业好像更喜欢乱麻一样蓬勃地热闹着。
相反,客车业在混乱中生长着,并保持着自己上升的速度和步伐。2005年,行业增幅3%,而去年,行业增幅达9%。而疯狂的生长之中,客车业也多有斩获,在轿车业徘徊于北美市场之外时,去年10月,安源已经签下出口美国200辆的订单。但是,如同海南疯狂蔓延的植物一样,你无法预料这个行业会出现什么样的怪现象来。
想到一个笑话。2004年,客车行业流行这样那样的评奖。一次,某“最佳商用车”评选,既然是个“最”字,一般人的理解就只能设一个大奖,纵是你费尽脑汁,想出一个“最佳车型”、“最佳油耗”等等,奖项设置数量也应该不会太出格。然而其结果出人意料的蔚为大观,最佳金奖就有20个左右,其余银奖50个,其余各项奖项近200个。而主办方宣读获奖名单就用了近两个小时。由于多起于草莽之间,各客车企业的老板们大多还是信奉和气生财,乐得有此一出,故拿奖拿到手软也在所不惜。
抛开评奖淡化不提。对于混乱丛生的客车业,2006年,国家终于出手了。在“生产能力、规模,以及设计开发能力”等6方面设立相应的“关卡”。客车业洗牌的声音开始不绝于耳。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自身的特性,客车业处在半封闭状态。在一段时间内大家狂呼WTO猛于虎的时候,客车业没有受到实质意义上的影响。原因很简单,客车业归根结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规模的要求也低于轿车。而我国有着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只有发达国家1/30到1/40,成本优势不言而喻。更为特殊的是,30万元以下的低档客车市场几乎完全是中国客车的天下,国外很少生产这类客车。而在中国,30万元以下市场占有客车总产量的80%。所以WTO,对于中国客车业,几乎是毫发无伤。
外在的压力没有涤清这个行业,而内在的竞争又不足以终结混乱局面,如是,国家出手势在必行。
而在客车业发展中,部分企业的优势逐渐凸显起来,行业向强势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1月7日,国内最大的客车企业宇通集团公布,2006年实现营业额突破百亿。百亿只是一个开始。行业在集中。而国家支持并在事实上促进这样的集中,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按照中国客车业的规模,也许只能容纳10家客车企业,而那被淘汰的130家,将注定成为成长中混乱的代价。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