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的圈地运动
随着一汽、上汽、东风、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丰田、福特、日产等的大肆扩张,一场中国汽车工业的圈地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一个个像底特律这样的汽车产业集群被圈了出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三省、湖北、京津、重庆、安徽。
这些地区利用群体的优势,迅速发展汽车产业。他们的作用显而易见,说抽象一点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工业发展;说具体一点,它们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每个企业年纳税能力都是数十亿,并且能够解决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汽车产业群的出现让其中的中心城市迅速发展,于是,拥有发达的汽车工业成为了每个城市的梦想。
尴尬的“第三城”
成都一直被视为中国私家车第三城,私家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广州,这样的排名让一向“小富即安”的成都人感到非常知足。但拥有一流汽车消费能力的成都,其汽车制造能力在国内充其量只能算是三流水平。
1955年,相关部门曾计划在成都东郊保和场一带建立中国二汽,甚至还在牛市口附近建了近2万平方米的宿舍。但由于高层之间还存在争议,更重要的是成都方面并不积极,最终导致成都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擦肩而过。而如今,东风汽车(原二汽)给湖北省创造了上千亿的收益,解决了十多万个就业机会。
上世纪80年代,四川汽车工业靠生产客车和越野车,曾一度与上海不相上下。但随后因各种原因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人才大量流失,从而迅速陨落。1997年,当时四川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重庆直辖后,许多当时建在重庆的汽车厂家也随之转移,四川的汽车工业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目前成都在产的各类汽车,年产量加在一起才10万台左右。10万台就是目前成都汽车工业的全部家当,在这样触目惊心的数据面前,成都人还能骄傲得起来吗?
仔细分析中国现有产业集群的成因和优势,我们不禁要自问:成都的汽车工业是否能在沉默中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