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国内的豪车市场,作为国产化进程最为波折的豪车品牌,北京奔驰的处境更为微妙。
2009年9月1日起,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政策做出重大修改,《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被废止,进口汽车零部件统一按10%征税。
这其中,最引入注目的就是奔驰。与宝马、奥迪相比,奔驰虽然国产化的起步并不晚,但是其发展最为波折,国产化进程推进的最为艰难。同时其国产车型的销量也与这两家有很大的差距。奔驰对于国产仿佛有更多的顾虑,也似乎并不擅长于此。那么如今《办法》已然废止,北京奔驰将何去何从?
北京奔驰艰难的国产化历程
2003年奔驰车就曾经传出国产传闻。随后的两年时间内,国产时间被三次更改。2005年8月30日,在进入中国市场二十年后,北京奔驰正式成立。同时北汽宣布奔驰的上市日期最终敲定为2005年12月份。这次北京奔驰没有食言,2005年12月20日,第一辆国产奔驰E级车下线并上市。奔驰的国产化步伐由此艰难展开。
在确定E级车国产化时间表的同时,2005年北京奔驰董事会也决定,奔驰的入门级轿车——C级车将于2007年的7月投入小批量生产,7-10月大批投入生产。但天算不如人算可直到2005年12月20日,第一辆国产奔驰E级车才下线上市。
但是2007年受戴姆勒和克莱斯勒拆分事件影响,原定的C级车国产计划被奔驰单方面搁浅。直到2008年3月15号,奔驰C200K优雅型,C200K时尚型以及C280时尚型三款国产车型才低调上市。并且在上市之前的四个月,北京奔驰就开始引进这几款车的进口车型进行试销,时任北京奔驰代理执行副总裁司卫谓之“垫场和热市”。
在国产了三年多后,奔驰老款E级车于2009年2月正式停产。戴姆勒全球总裁蔡澈表示,全新一代奔驰E级将在全球上市后一年左右在北京奔驰生产。新奔驰E将采用当年C级车进口国产短期配合的战术,即:先由下一代奔驰中国做进口销售,到2010年实现国产。只是这次的国产计划不知是否会再生变故。
奔驰缘何陷入国产的尴尬境地?
综合来看,奔驰总部雪藏技术、担忧中方合资方的实力、营销体系混乱、产品定价过高等都被认为是奔驰国产化进程受阻、国产车卖不过进口车的原因。
奥迪A6顺利的国产,前期奥迪100项目可谓是功不可没。奥迪100项目的成功,使一汽完成了硬件实力和生产经验从无到有的飞跃,也让一汽人对自己的潜力有了充分的自信,同时也让奥迪公司看到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1999年秋天,中国第一款全球同步生产的高档轿车奥迪A6下线。但是再看奔驰E级的国产化,在此之前北汽和奔驰并无过多的接触,惟一的一点联系是靠克莱斯勒建立起来的。在双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想让奔驰将其中端行政车系拿到中国来国产,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正是这样的互不信任互不了解,为以后国产化的坎坷埋下了伏笔。北京奔驰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不信任→不敢放手国产→价格高→销量差→不信任。于是直到今日,奔驰也始终不愿把发动机、变速器等构成整车特征的关键零部件拿到中国来生产。
另外,国产奔驰市场反应低迷和进口奔驰销量暴增形成鲜明对比,也让奔驰更加倚重进口业务。
奔驰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更倚重进口车的销售,而北汽出于对技术和控制权的追求,一直力推国产车的销售。这样的结果是奔驰陷入了另一个怪圈:倚重进口车→进口车销量增加、国产车销量下滑→进口车带来更多利益→更加倚重进口车。
这两个怪圈,让奔驰国产化道路走得并不顺利。
《办法》取消让奔驰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曾几何时,通过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价格并且迎合中国消费者成为了众多豪车品牌抢占中国市场的一大法宝,宝马和奥迪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奔驰呢?上文提到的,两个怪圈透露着这样的一个信息:国产化在短期来看,并不是奔驰最佳的市场战术,而是其为了长期发展而做出的战略选择。那么,此时《办法》取消,奔驰该如何走呢?
从长久看北京奔驰还是不该将国产化抛诸脑后。因为要想在中国长久立足,绝不能单纯依靠进口车的高利润。这种高利润是不可持续的,依靠它是一种短视行为。随着中国车市的成熟,中国消费者在购车时将更加理性,除了那些品牌狂热者,将很少有人会为一个品牌而一掷千金,并且高档车在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巨额差价终将被抹平。到那时,如果在中国没有稳定的国产基地,没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成熟的市场知名度,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高端车市场上立足。
可喜的北京奔驰也对《办法》的取消保持了冷静的态度。“即使政策(指《办法》)取消,我们的国产化工作还是要搞的,因为我们有降低成本的需求。”这是北京奔驰一位负责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的表态。
既然已经选择了合作伙伴,就应该在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在克莱斯勒退出之后,北汽和奔驰的关系应该更加简单和纯粹。如今要做的是补上欠缺的功课,重新打好国产化的基础,将奔驰车的国产化工作做好。北京奔驰确实该奋起直追了,毕竟在国产化这个漫长的征程上,奔驰已经被奥迪、宝马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