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吗?在搜狐汽车2010年开年策划“争锋新能源”系列第二期中,我们提出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以期通过广大网友和业界广泛的探讨,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有益的见解。
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几种主要的技术路线。
在此基础上,本期策划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与中国汽车业界一同探讨中国在面对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之时,是否有必要确定某一种重点发展的技术加以支持和鼓励,还是不加区别的同时发展这几种技术。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没有必要确定某一种具体的技术路线作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对象,而是应该让市场发挥作用,让企业自主选择技术路线,是所谓的“百花齐放”说。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则认为,政府有必要选择某一种技术路线作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对象,并引导企业朝着这条路线所指的方向前进,是所谓的“重点支持”说。
搜狐汽车认为,应当在处理好当下和未来的关系的原则下看待技术路线问题。目前,汽车业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纯电动汽车将是一种主要的路线。但是,由于纯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成本仍然很高,短期内很难大规模推广,在迈向纯电动汽车的过程中,还可能要经历诸如普通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不同阶段。因此,必须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即使从跨国公司的研发经验来看,也不断出现修正技术路线选择的案例,比如美国通用汽车二三十年前就开始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最近今年则将重点转向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宝马公司之前也一直将研发重点放在氢动力方面,但是最近也开始转向电动汽车。不过,这些公司并没有真正放弃燃料电池和氢动力的研发,它们在把当前的研发重点放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同时仍在对它们判断的未来的战略路线上持续投入。
当前,国内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各个环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为了及时抢占市场,获得政府补贴,选择了节油效果并不明显的微混或者轻混方案,即使这样,关键的混合动力系统也是外购。在纯电动汽车领域,一些地方和企业积极推广低速纯电动汽车。这些做法是否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仍然存在疑问。
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政府是否干预企业的技术路线选择,政府必须尽快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法规。事实上,政府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的左右了企业的行为。比如,在“十五”期间,863计划开始实施“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一直到“十一五”863计划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上汽十几年来一直承担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但在2009年国家开始实施“十城千辆”的示范计中,混合动力车型占了很大比例,于是,上汽不得已从德尔福购买成套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由美国公司配套提供的电池)。
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必须尽快出台拟议中的一系列政策,目前最为紧急的是出台新能源汽车的界定标准和评价指标,而该标准必须解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低速纯电动汽车的身份问题。
道理越辨越明,正如发展传统燃油汽车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系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业界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要想越过传统汽车,直接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中国汽车的赶超是不现实的。同样,我们也相信,随着国内汽车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几种技术路线的不断深入理解和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议最终也会达成共识。问题的关键是政府部门应该对战略方向有预判,否则,就可能失去借助此轮汽车业技术变革发展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