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在追逐世界第一的过程中,被批评“不计成本”;丰田在追逐和维持世界第一的路上,被诟病为“过分控制成本”。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段,却招致同样的骂声。
不过,大众的“不计成本”只是减少了投资人的利益,丰田的“过分控制成本”,却可能伤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每一个正常的企业都会不断地寻求控制成本,成本的减少直接意味着利润的增加,这完全符合商业逻辑,也不悖商业道德。今天,我们面临的不是要不要控制成本的问题,而是如何理解控制成本以及成本如何控制的问题。至少在攸关性命的汽车、食品等行业,控制成本的前提应该是安全第一。丰田章男说得没错,丰田的问题是原则混淆,“安全第一”被偷换为“利润第一”。这直接导致主导思想被理解为“车过得去就行,钱却一定要大把地赚”。这很要命!
不过,这不是丰田一家的问题,所有在金融危机前后大力控制成本特别是生产成本的汽车企业,都面临着潜在的“召回门”风险。
大众也有问题。2008年,大众的净利润是63亿欧元,但2009年只有19亿欧元,批评家说大众不擅长控制成本,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不过,话说回来,“不计成本”的大众去年的利润至少是正数,但热衷控制成本的丰田却可能再次亏损(2009财政年度年报尚未公布)。丰田已经对外说了,2009财年营业利润中,因召回问题的损失预计为1700亿至1800亿日元,这个数字还没包括新普锐斯等的召回费用。不控制成本的盈利,控制成本的亏损,这是相当讽刺的对比。
话说回来,大众是不是真的“不计成本”呢?事实上,有些看似不计成本的企业正在严密计算着潜在成本,他们控制的是潜在成本。在只看重当年报表的金融家看来,这无疑是愚蠢的做法,但对负责任的人来说,唯有它保障基业之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