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中国民族汽车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发展选择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2010年03月30日16:26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郭 焱

  首先,企业必须拥有竞争性优势或内部优势。第二,企业要通晓和理解拟进入目标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第三,企业要使“走出去”的风险减少到最小,最好先尝试通过出口和契约等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等获得了足够的多国经营经验与能力之后,再考虑并购模式的实施。

  汽车产品出口的最终目的是

  带动产业全球化

  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以产品出口为标志的国际化战略是初级战略,又称贸易式战略。以技术许可等非股权联盟为标志的国际化战略是中级战略,又称契约式战略。以组建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等股权联盟为标志的国际化战略是高级战略,又称投资式战略。按照国际渐进理论推断,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通常会按照由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程序进行,也就是会采用由贸易式到契约式再到投资式的战略路线。跨国汽车公司进入我国进行合资合作大多都符合这种规律。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扩大出口有利于推动汽车生产企业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汽车产业发展水平。汽车能否大规模出口已成为一个国家汽车产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整车出口,是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扩大汽车产品出口的目的不仅仅是将产品全球化,其本质在于借助产品的全球化实现企业的全球化,进而带动一个产业的全球化。汽车产品出口只是汽车产业全球化的一个初级阶段、一种表现形式。一国的产业要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单纯地依靠以产品出口为标志的贸易模式进入国际市场,是不会有大发展和大作为的,只有在扩大出口这种贸易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尝试以技术许可等契约模式、组建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等投资模式和多种模式并存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才能在较高层次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国际化模式的选择

  决定国际化经营的成败

  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可以有多种模式,除了出口和并购外,还包括新建全资子公司和战略联盟。下表是几种模式的特征情况。

  一般来说,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在目标国的进入程度、控制(控制是指企业在某一海外市场对运作系统、方法以及决策等方面的影响程度)水平,以及资源承诺等多个方面。因此,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选择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决策之一。

  贸易进入模式是以向目标国家出口商品的方式进入该国市场。通常这种方式被认为是风险最小、资源承诺以及财务和管理方面投入最少的一种进入模式,同时也是进入其他国家最快的一种模式。因此,许多企业认为,这是企业跨出国门进入高风险及不确定市场的理想的第一步。出口可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企业通过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出口产品,企业与国外市场无直接联系,也不涉及国外业务活动,不必设机构和聘用人员管理,因而既节省费用,又不必承担出口风险。但从某种意义讲,这种出口模式不是我国汽车行业所提倡的模式,而直接出口才是汽车企业进行国外经营的起点。贸易模式具有资本投入少、容易实现区位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和获取跨国经验、灵活性高等优点。但是,贸易进入模式的缺点是,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可能导致出口产品失去与当地产品的竞争优势,运输成本很高,产品到达当地市场的时间过长,难以保持对当地市场需求的监测等。

  契约进入模式是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的法人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同进入目标国家。企业选择契约进入模式,主要是在把国内生产出的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时,出口方式受到限制,如运输成本太高,关税、配额等贸易限制太严等。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就会在目标国市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如果目标国市场较大、劳动力成本较低、政府鼓励外来资本投资,就更加有利于企业投资建厂、就地生产。契约进入模式与出口贸易模式不同之处在于,企业输出的是技术、技能与工艺,而不是产品。契约进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绕过进口限制与投资环境障碍,避免高运输成本,降低投资风险,在国外直接投资受到限制的国家可以从工艺技术上获得收益,节省项目运营时间。契约进入模式的缺点是:只有当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或突出的品牌时才有效,缺乏对技术的控制,面临产生新竞争者的风险,因合同期限而导致灵活性较差,项目具有低利润回报的特点。

  投资进入模式是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即企业将资本连带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新建模式是指在目标国设立工厂或建立公司。并购进入模式又称为兼并进入模式与收购进入模式,则是通过对目标国现有企业进行兼并和以获得经营控制权为目的股权收购。与新建模式相比,并购进入的主要优点是:开拓海外目标市场步伐较快,可以实现市场多元化、产品多样化以及开展新业务或很快获得用新建模式难以掌握的资源与技术。主要缺点是:寻找和评估并购对象十分困难。并购模式的优点是:母公司有更大的控制权,能更密切地接近当地市场,能节省运输成本、海关关税等降低产品成本,能有效提高产品对当地市场偏好的适应性,可以通过知识转移增强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的机会。并购模式的缺点是:对财务、管理等资源方面有更大的承诺,因此引起更大风险,会因投资回报时间过长导致初期成本过高,也会因投入成本过高而导致公司的战略调整缺乏灵活性。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

  正在向纵深拓展

  现阶段,我国汽车企业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贸易模式(主要是出口)是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出口具有以下特点:

  从出口企业性质看,整车出口以自主品牌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主(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江铃汽车、哈飞汽车、江淮汽车、吉利等正在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合资企业轿车出口所占的比例较低,合资企业仍以国内市场竞争为主。

  从出口目标市场看,我国整车出口市场70%在发展中国家,欧盟和美国仅占30%。主要市场是中东、非洲、东南亚等。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市场与整车截然相反,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市场将近70%的产品出口发达国家。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我国整车出口特别是轿车出口以适应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市场需求为主,短期内不会出现与主要跨国汽车企业的正面竞争。也可以说,目前我国整车出口(尤其是轿车出口)市场面临的竞争者主要是国内企业本身。

  第二,契约与投资(战略联盟、投资建厂等)模式是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的辅助模式。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一项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调查研究表明,48.4%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在两年内在海外进行投资,70%的企业4年内会为扩展海外业务做好准备,20%的企业预期其海外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万美元。

  目前,为降低出口风险,国内汽车企业间以及企业与保险信贷等机构的战略联盟开始呈现。2005年,宇通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协议,成为汽车行业中第一家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的企业。该联盟的缔结可以为宇通的出口提供市场风险分析、买家资信评估、出口信用担保等多方面的服务。2006年,商务部和发改委认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等44家企业和万向集团公司等116家企业分别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和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为有效地解决企业出口中遇到的信用和远洋运输能力这两大难题,政府部门还牵线搭桥将部分拟出口汽车企业分别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以及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组成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其目的就是回避出口风险,降低运输成本,确保企业出口成功。2006年,9家轻卡企业(北汽福田、安徽江淮、东风汽车、南京跃进、一汽红塔、一汽哈轻、金杯股份、山东凯马、江西江铃)自愿结成战略联盟,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联合起来走出去,并肩开拓国际市场”。汽车企业中其他的联盟形式(如:生产外包、技术许可)依然存在。哈飞集团与马来西亚NAZA集团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一汽集团与俄方工厂合作采取技术许可方式生产车型为SUV和皮卡。车型将采用一汽品牌,所有零部件从中国进口,由一汽授权在俄罗斯进行组装,并对俄方伙伴进行技术和人员培训。2006年10月,扬州亚普汽车塑料件有限公司向印度转让油箱技术,不仅使印度实现了本土塑料油箱制造业“零的突破”,也使其自身成为我国第一家向海外输出油箱技术的自主品牌企业。

  2003年以来,不少国内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在海外建厂。2003年奇瑞就在伊朗建立合资厂,2004年又授权马来西亚的ALADO公司制造、组装、配售和进口代理奇瑞轿车。2006年奇瑞汽车与马来西亚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宝腾汽车(Proton)旗下的国家汽车工业公司组建战略联盟,双方宣布相互为对方组装汽车以及进入对方市场。此项交易使宝腾和奇瑞有机会分别在中国和马来西亚装配对方品牌的汽车,并销售至中国、马来西亚以及东盟市场。另外,长安集团在2005年初在巴基斯坦建立生产线;同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IGC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在马来西亚制造、组装和进口吉利汽车;华晨也与埃及BAG集团联手,在埃及组装生产中华轿车。2006年7月,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与乌克兰DAN工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在武汉签约,在乌克兰合资建设CKD(散件组装)工厂,主要生产“东风”轻型商用车系列产品。

  2003年,长安在都灵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这是国内第一家在海外设立研发分支机构的大汽车集团。2005年5月,长安欧洲设计中心也开始独立运作。以后,江淮、中华、玉柴、海马、奇瑞和东风等国内公司也开始谋求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江淮也在都灵开设了海外研发分支机构。这些研发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向纵深领域拓展。

  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中,除了信用合作的短缺与货物运输受限外,还存在品牌知名度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行业管理混乱等问题,采用战略联盟等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值得政府与我国的汽车企业借鉴。

  中国汽车企业要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市场状况、竞争特点等因素来综合判断,以确定最适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的海外进入模式来拓展国际市场。一般来说,在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前,企业首先必须拥有竞争性优势或内部优势:一方面通过战略联盟手段做强做大,迅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内部化将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降低到最小。第二,企业对拟进入的目标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的通晓和理解,也是考虑海外市场进入战略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区位优势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第三,企业要使“走出去”的风险减少到最小,最好先尝试通过出口和契约等模式进入海外市场,等获得了足够的多国经营经验与能力之后,再考虑并购模式的实施。(作者:郭 焱)

  

(责任编辑:王慧芳)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更多说两句>>  

精准搜索: 5万 8万 12万 15万 22万 35万 50万 70万以上
两厢轿车 | 三厢轿车 | 旅行轿车 | 敞篷轿车 | 运动轿车

更多 >>搜狐焦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