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人们还在猜想PSA与长安汽车集团是否能够牵上手,现在,只需要去猜测二者如何牵手度过这“订婚期”了。上周,PSA与长安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并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
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家股权比为1:1的新合资企业。
相较于长安,在这次博弈中,PSA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历时多年的在华第二合资伙伴的寻找,使得PSA心力憔悴。让人无法忘怀的是其与哈飞合作的一波三折。而随着哈飞并入长安麾下,终于让PSA“省心”一回,直接一跃完成了与国内汽车“四大”之一的长安的联姻。
但表面看似风光的牵手,对二者是不是个“双赢”,甚至加上东风,三者之间能否达成“三赢”,是一个需要长期检验的过程。
“联姻”初成
在上周五PSA和长安汽车各自发布的公告里,明确表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和标致雪铁龙集团(PSA)就在中国成立汽车合资企业签署意向书,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合资企业将生产环保的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
PSA集团执行副总裁暨中国事务部首席执行官华日曼表示:“建立第2家合资公司,也是希望向中国政府发出一个强烈信号,PSA希望在中国做大做强。”
借助去年良好的经济形势,PSA在中国市场的小翻身使得其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中国再多一些作为。从去年以来PSA的大动作,包括高层的人事变动,引进基于中国平台的全新战略车型,以及前不久标致全球的换标,无一不透露出PSA这个以往被贴了“傲慢”、“高调”等标签的法系车企的全新蜕变。
“双赢”带动“三赢”
当然,仅仅从PSA的角度去解读其与长安的合作并不全面。实际上,对于二者此次的联姻,业内保持了各式各样不尽相同的观点。其中最大的分歧在于,二者互选是否合理,合作方向是否合适以及合资后如何协调PSA、长安与东风三者之间的关系。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PSA选择长安一是有哈飞合作基础在前,二是长安相对雄厚的实力和广泛的市场基础,而长安选择PSA则明显会令人质疑。因为不管从市场占有率还是营销口碑而言,PSA实在没有太多可取之处,其与合资公司的合作历史也证实并不成功。
新华信分析师金永生从合作领域方面给出了不同于业界的见解。他认为,实际上PSA的一些传统优势尤其是轻型商用车方面,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发挥。从这一点而言,长安选择与其在轻型商用车方面合作是符合长安扩张需要的。从业界来看,长安的该策略与一汽、通用的结盟有异曲同工之处。
除此之外,借助PSA来盘活哈飞深圳基地也是长安南下战略的考虑。按照业界猜测,长安与PSA新合资公司的汽车生产厂将落户哈飞深圳基地。
当然最棘手的问题还是合作后面对东风的问题。因为二者签署的协议中明确将乘用车纳入合作范围,而PSA主要的乘用车平台是在东风神龙公司。为此,PSA特意对神龙进行了承诺,今后每年将分别给东风标致和东风雪铁龙引进一款新车,并将重启第三工厂的建设计划,增加投资。
这样的结局看起来是三方互赢的局面,如果真能够达成此效果,那么将是合资领域最成功的案例。
合作模式新探
对于合资后的PSA与长安来说,怎样合作是亟待解决的。根据双方透露出的不完全的信息,业界也给出了不少的猜测,其中包括建立新的自有品牌、联合开发新车型等,但在落实方面,显然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关于开发新的自有品牌,尽管PSA方明确表示,将会与长安的合资公司可能将打造一个全新自有品牌的计划,“中国的主管部门建议,合资公司应该拥有一个新的自有品牌。”但一个全新自有品牌的建立谈何容易。
相对而言,联合开发新车型则貌似是较为容易实现的一个策略。因PSA与长安双方都明确表示,不会跟东风争产品,那么新车最好的途径只能来自于联合研发。从这一点而言,无论是长安还是PSA,都不缺少优势技术。
抛开乘用车不谈,二者关于轻型商用车的合作仍旧是业界争议的话题。相对于金永生的看好商用车项目,业内资深人士钟师对此则报以谨慎态度。他认为长安与PSA产品互补的高端商用车板块相对市场份额较小,PSA把升量的宝押在这块领域显然不够现实。
在合作上,除了业界普遍认为的话语权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其合资经历,重要的还是中法双方的契合度,如何在企业之间进行顺畅的沟通,避免PSA与东风的前车之鉴。金永生则更认为,如何在中法市场上进行有效互动,避免由于政府和舆论因素导致企业销售受到影响是PSA的重中之重。
此外,相对于长安,业界对PSA的担忧似乎也更多一些。这不难理解,但就目前来说,金永生认为PSA最大的问题是扭转公共形象,包括重视国内市场及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这一点从PSA近年来的举措已经可以看出来,另外对于政府监管纪律的配合,也是其需要注意的一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摘编。《中国商报·汽车导报》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