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少
“乐观,乐观,还是乐观”,这是今年1月14号,吉利在西部最大的全球鹰旗舰店——大昌4C店开业仪式上,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针对今年车市所说的话。
这明显区别于今年上半年大多数汽车企业老总在被问及车市前景时所惯用的“谨慎中的乐观”的回答,这被普遍看做是吉利发自内心的一种自信。对比明显的是,即使在数年前,刘金良都坦承,吉利品牌的消费特征是:“消费者买了吉利车,车钥匙不敢往桌上放。”
对于任何一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成都都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但在这里,吉利有着更强的底气,因为在成都地区的整个上牌量中,吉利占了15%,也正是这一特殊的市场地位,让吉利已经不仅仅把成都当作一个消费市场来看待。
在获得了沃尔沃之后,吉利早在2007年就落户成都龙泉开发区的生产基地成为一种新的“念想”,这被看做吉利沃尔沃项目未来在华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如若成真,成都将一跃成为未来吉利在华仅次于浙江的第二大基地。成都也将成为吉利迈向未来的一个全新的支点。
哥德堡效应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杭州-哥德堡-成都将建立起一种崭新的合作关系,因为吉利事实上已经率先承认了成都将成为沃尔沃在中国最早启动的生产基地。
8月8日晚,成都市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会见了来蓉考察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一行。李书福在会见中明确表示,将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加大在蓉投资力度,为成都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注入新动力。8月10日,成都本地媒体披露了这一消息。
在各方看来,吉利成都项目都是为沃尔沃项目的落地所预留的空间和准备。这项总投资达13.5亿元人民币的生产基地,未来的生产主体为多用途乘用车和SUV,而吉利沃尔沃项目在长安福特依旧代工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拿出的车型就只有XC60和XC90这样的SUV产品,这无疑为沃尔沃在中国的快速生产提供了最好的对接方案。
其实,李书福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好感,由来已久。
2009年2月至2010年春节,李书福数次造访成都基地,高频率的赴蓉被外界普遍认为不仅仅是考察现有生产情况这么简单,而是为了“更重要的项目”。今年4月,吉利欧洲投资中心主任,也是负责沃尔沃项目谈判的首席代表王坚就对媒体表示过,建议沃尔沃落户成都。在他看来,除了成都缺少对就业和GDP都有强大带动效应的汽车工业,这一显而易见的理由外,更重要的是成都有着沃尔沃可以快速发展的市场潜力。
虽然业内都公认包括四川在内的整个西部都是汽车业下一个争夺的最重要区域市场。但具体到吉利和沃尔沃两个品牌,西部还有着更特殊的意义。相比较奥迪、宝马和奔驰而言,沃尔沃的主要销量在西部,在整个四川的占有率甚至超过了德系三强,这和传统豪华品牌重东部轻西部的消费格局有着本质区别,这也意味着,如若国产项目进展顺利,凭借着价格和成本上的优势,沃尔沃将极有可能成为西部第一豪华品牌。
在吉利复苏沃尔沃的计划中,提升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是必然之选,越早将具体生产提前,吉利无疑就越主动,在当下,建立一家新工厂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通过利用正处于建造中的成都工厂,沃尔沃可以在一年左右开始生产汽车,这对于吉利而言,显然是最现实也最可靠的选择。
无优惠的帝豪
自主品牌无优惠,这简直比合资品牌加价还更不可思议,但帝豪做到了。
今年整个上半年,在产品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吉利帝豪EC718帝豪EC718在成都却没有进行任何价格促销活动,而市场反响却非常积极,在确立了以“豪华、稳健、力量”为个性的品牌特征后,帝豪被看做是一个完全改写了吉利产品力的全新品牌。
帝豪EC718帝豪EC718在成都所受到的关注让帝豪的经销商都感到纳闷,一家成都帝豪的经销商就表示,在试驾车刚刚运抵成都的一周内,预定就超过了100辆,而厂家和商家都还没有对这款车进行大规模宣传和正式销售。
从去年开始,诸多自主品牌开始通过中高级产品切入价格区间更高的细分市场,但表现不一。与帝豪定位相似的几款产品中,比亚迪F6上半年累计销售3.8万辆,G3累计销售3.3万辆,而奇瑞瑞麒G5则未公布终端销量,这被看做是销售业绩不佳的表现。但帝豪的EC718EC718却取得了3.5万的销量,这对于一个上市不到一年的产品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大致有两种生态:一种是在国家“市场换技术”政策指导下与国际汽车企业设有合资企业的本土企业,如上汽、一汽、东风,它们推出的自主品牌车型大都从中高端入手。另一种是没有合资企业背景,从低端车市场摸爬滚打起来的本土车企,如奇瑞、吉利、比亚迪。对于后一种来说,其车型的低端形象已经成了阻碍其发展的一大因素。为此,它们不断地尝试推出中高端车型,甚至创立中高端品牌。这一态势近几年尤为明显。
奇瑞和吉利2009年分别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瑞麒和帝豪,吉利今年还通过海外收购获得了沃尔沃这个豪华车品牌的所有资产。比亚迪虽然没有创立新品牌,也已先后推出了中高端战略车型G3、M6、L3。
从这些车目前的销量表现来看,除了帝豪和比亚迪G3表现尚可外,其他车型还不够理想。吉利在收购澳大利亚的DSI之后,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关键环节,这也被看作是吉利未来发展的一大推进因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