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于近日公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三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草案。
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删掉了关于“中方必须控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合资公司”的内容。
相关标准即将出台,此前有可能限制外资企业在新能源方面发展的约束也取消了,新能源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了吗?答案还不得而知,但自主品牌早已经开始为“春天”做起了忙碌的准备……
■新能源车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对于新能源产业和寄希望于新能源的汽车企业来说,最近或许真的是春天要来了。先是工信部公布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等三项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草案;然后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去掉了关于“中方必须控股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合资公司”的表述;第二十五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2010新能源汽车峰会相继举行。而在天价车牌的发生地上海,一份规划正在被起草,其中就有购新能源汽车可以免牌照费的建议。可以说是喜讯连连。
汽车评论人张志勇告诉记者,他一直都认为,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最大的瓶颈不是价格,基础的缺乏是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他将新能源车辆相关标准和配套设施均算在基础的范畴内。他表示,相关标准的即将出台(虽然是推荐性的)意义很重大,标志着基础的缺乏已经出现了解决的迹象。“在发展前出台相关标准,好于随后出台。免得汽车的充电接口也和手机一样五花八门,之后再去解决就麻烦了。”
■自主品牌反应积极迅速
在新能源的各种喜讯当中,本土的自主品牌反应一向最为迅速。记者从新能源的急先锋比亚迪得到的消息显示,目前仅在深圳推广的F3DM将陆续推广至上海和杭州。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王建钧表示,目前已经在跟杭州、上海两个城市进行商谈,从现在进程上看,F3DM下一个推广的城市很大可能是杭州。
奇瑞一直被公众冠以自主品牌旗手的名号,在新能源方面虽然没有比亚迪那么响亮的名头,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闷声发大财”。不仅是推出了高速纯电动车M1EV,还适时让国内首部搭载增程技术的纯电动汽车瑞麒S18D亮了相。并且它的新能源车的4S店已经在合肥试营业,有30多家签约经销商。
华晨汽车虽然在传统汽车领域离上面两个企业还有差距,但对于新能源动作同样不慢。10月底,华晨汽车一次交付给大连市政府400辆中华骏捷,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市场上最大一笔混合动力轿车销售订单。记者从华晨总裁祁玉民处得到的消息是,在家用车平台上,华晨的深度混合产品(油电比例为3:7)已在计划中。
推广领域锁定公共交通
或许是因为新能源产品过高的价格限制了其在家用车辆上的大面积推广,于是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将新能源产品瞄准了公共交通市场。在这方面长安动作最早也最快,已在重庆、昆明、杭州等城市投放了新能源中混出租汽车、公务用车,最近的一笔是在南昌中标63辆出租汽车和19辆公务用车,全部为长安新能源志翔中度混合动力轿车;比亚迪的E6不仅在深圳跑出了60万公里的成绩,在第25届世界电动车大会暨展览会电动车巡游中亮相的K9也是比亚迪新能源攻向公共交通的另一个“重型武器”。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王建钧表示,今年9月30日在长沙下线的电动大巴K9已经获得了长沙市政府1000辆的订单。“比亚迪现定位于城市交通电动化的提供商,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公交的新能源车比例会高于私人购车”。“闷声发大财”的奇瑞同样看中了公共交通市场,但它走的是另一条路子:它在合肥组建了汽车租赁公司,采取“以租代售”的方式来推广。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袁涛就向记者表示,对于主要用于短距离、个人代步的电动汽车而言,可以视为公共交通的一份助力。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江小红采写
记者观察
不仅是触电是全面“触电”
汽车评论人张志勇认为,基础的缺乏是新能源推广的一大障碍。他的一个依据就是:由谁来出资建设像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一样星罗棋布的充电网络呢?整车生产企业,绝对没有这样大的资金实力,况且不能要求企业去建设一个面向所有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
对于这个问题,国外有了先例。记者从福特中国获得信息显示,福特选择了同电力供应商携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先后与弗吉尼亚电力、电力供应商ProgressEnergy等合作推广电动产品,在其Escape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测试中就有10家电力供应商参与测试。如今,这个模式很可能在中国得到复制:奇瑞汽车与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高瞻电动车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奇瑞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快换电池电动汽车研发生产等方向展开合作。而此前比亚迪与南方电网的接触也有向“福特同电力供应商携手”致敬的意思。
对于电动车来说,电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位毕业于西安交大的电池产业业内人士曾直接向记者表示质疑中国自主品牌“触电”的可持续性,“目前连个锂电池的隔离膜都搞不定,需要进口,还想靠电动车来弯道超车,困难恐怕不是一点”。 隔离膜技术无疑是中国电动车发展,特别是车用电池发展的一个痛处,但这个痛处或将被中国人给拿掉。记者从奇瑞新能源公司总经理袁涛处得到的消息表明,奇瑞已与明基友达集团旗下的明基材料成立合资公司并签署协议,双方未来将合作研发、生产应用于动力锂电池的隔离膜材料。该项目自今年起展开实验室及实验线的布建,预计2012年可以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除了奇瑞这种传统的车企外,包括杉杉股份、佛山照明、江苏国港交通工程等非车企业都已经在建或筹建公司进入车用电池及材料行业。可以说自主品牌的“触电”是全面式的“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