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S25,这是一场务实的盛宴。
当众人散去,那些聚光灯下和觥筹交错背后的,不仅是我们对新能源汽车长长的思考,更是中国乃至新能源汽车时代迅猛来临的明示。
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侯变化……这些随时困扰着我们的世界性问题,与全球汽车保有量的非理性大幅增长、交通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局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息息相关。
对于中国来说,未来的电动车产业发展路径已然明晰。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在大会上作出明确指示:未来5年,希望成本可以降低到每瓦时两元左右,同时生命周期可以增加或者延长两千倍。同时,也会开发一些大规模、低功耗的充电岗和电池技术。在商业模式上,除了补贴以外,也会继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型。希望在整个产业中形成能源供应商、汽车生产商、电池供应商之间的一体化价值链。此外,接下来5年里,我们希望起草100多项技术标准,建立一种三维式的能源供应模式,基于现有的电网进行进一步改革。在示范城市,结合现有城市交通体系,发展大概2000多个充电站,40万个充电岗。
世界电动车协会及亚太电动车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也认为,中国应走纯电动车的跨越式路线,公共交通和小型乘用车市场并行推广。电动车产业链应注重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充电设施、智能电网及商业模式。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要跨领域开发核心技术。
这一切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道路立刻显得充满光芒,但无法否认的是,我们在面对快速发展时,不可不去直面一些困惑:
电池技术依然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最主要的障碍所在。从最初的铅酸电池,到镍氢电池,再到后来的钴酸电池,一直到现在应用广泛的锂铁电池,动力电池技术虽然已经在高速地发展着,但动力电池的寿命、续航里程、使用成本、远远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水平,所以这仍然是掣肘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标准体系欠完善,尚未确定商业模式,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道路还任重道远。新能源汽车时代究竟何时到来不得而知,但业内人士都相信,谁能够解开这些困扰,谁便拥有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