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国际化战略整体准备不足 海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所面临的问题,除了还主要是在低附加值领域参与竞争外,本身也存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的“软肋”:
——硬实力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料表明,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的总体技术自给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及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软实力方面,品牌建设工作滞后。我国自主品牌车企的在品牌建设的缺失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隐忧。
在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战略规划,一系列的问题和风险也在不断累积和显现,主要表现在:
1、汽车出口价格的相对低廉,出口车型大部分集中在低端。
目前,我国出口车型以低端、低价产品为主,国内同类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互相压价导致利润率进一步降低,同时,过度价格竞争也给其他国家针对我国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制造口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0年1-11月,我国乘用车出口25.40万辆,创汇金额16.60亿美元;商用车出口25.68万辆,创汇金额45.75亿美元。由此可算出,乘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不足1万美元,仅大约6535美元,而商用车单车平均出口价大约为1.78万美元。与之相对应,进口车平均单价则达到3.78万美元。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相比,我国汽车出口价格低廉,利润率过低。
2、人民币不断升值给汽车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
近几年,我国汽车出口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上涨,给汽车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虽然部分产品能够通过提高生产率及合同条款的制定来消化吸收,但是持续大幅的汇率波动使出口企业难以把握,只能通过出口汽车的美元价格上涨释放出来,最终削弱价格竞争力。此外,随着资源价格的上涨和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出口企业在成本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3.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关税、技术、认证方面设置了一些壁垒,增加了我国汽车出口的难度。
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很突出。近几年来,我国遭到的反倾销、反补贴,包括保障措施、特保条款等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4.出口秩序缺乏行业监管,一些汽车企业缺乏海外市场体系化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在一些国家形成了中国汽车“散乱差”的不好印象。
一些企业缺乏国际化战略,没有扎根海外市场的意识,只做出口贸易不做市场建设,更没有品牌建设规划,最终形成以做短期买卖、做一笔赚一笔、甚至赔钱赚吆喝只为获得出口退税的恶性循环。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信号,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中国汽车在部分海外市场快进快退的整体失利案例会一再上演,而且一旦失败退出,“中国车”在海外消费者心目中必将留下恶劣印象,再重新进入的难度就非常大。
5.对大多数汽车出口企业而言,海外市场的售后服务和备件供应等服务支持网络的建立,成为制约汽车企业走出去的瓶颈,尤其对于一些刚刚进入的新市场,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汽车是很特殊的产品,在销售完成后,必须要有维修保证,而现在很多进出口商都是一锤子买卖,这样不仅坑了当地消费者,也使得整个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受损。对于这种情况,虽然个别企业收到了短期利益,但最终受伤的是中国汽车产业。
这些问题得不到不解决,中国汽车的国际化发展就难以站稳根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