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东风集团的调整着力于”十二五”500万辆的规划,不是一个人的调整,而是全面的调整。”7月9日,刚刚履新的刘卫东,匆匆赶往北京,首次以东风乘用车总经理的身份公开亮相。五天前,7月4日,东风集团刚刚完成了8年来规模最大的机构调整。
按照东风集团有关人士的说法,东风集团这次机构调整的核心是,改变以往集团领导单点式管理,而是按照业务类型和板块划分,加强对旗下子公司的统筹管理。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集团将旗下业务分为商用车、轻型商用车、自主品牌乘用车以及合资公司等几大板块,并实现全价值链打通,这四大板块分别由童东城、欧阳洁、刘卫东和周文杰四位集团副总裁分管,而东风集团总经理朱福寿除了继续担任
东风小康的董事长之外,全面负责统筹。
打通全价值链 在这次调整中,商用车和乘用车全价值链的打通,让童东城和刘卫东的地位非常显著。“商用车与乘用车并举,非常重要。”所谓全价值链打通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东风集团的零部件也分拆为商用车零部件和乘用车零部件,分别归童东城和刘卫东分管。
除了对神龙管理的延续,刘卫东分管的乘用车板块还包括,东风乘用车公司、
东风柳汽、
郑州日产、乘用车零部件、
新能源汽车,以及东风集团技术中心。东风集团技术中心涉及自主品牌乘用车、
新能源汽车,以及军车的研发。
随着机构调整的就绪,东风集团分为三个层次的“大自主”战略规划也正式浮出水面,也是朱福寿4月份出任东风集团总经理以来,加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战略的延续,他为东风大自主战略确定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 180万辆至200万辆的规模。
根据战略部署,东风的“大自主”乘用车计划在“十二五”时期达到180万辆至200万辆的规模,并明确规划了以东风自有品牌、与台湾裕隆合作品牌、合资自主品牌为主的三个层次的战略安排。
其中,东风自有品牌乘用车将围绕两个主战场东风
风神和
东风小康,以及两个辅助战场
郑州日产和
东风柳汽展开,2015年将实现120万辆规模;东风裕隆高端华系车品牌纳智捷2015年将实现20万辆规模;东风合资自主品牌将在
东风日产、神龙公司、
东风本田等全方位地展开,2015年将达到40万辆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朱福寿的想法,在第一个层次自主品牌战略中,整个东风
风神将以基本型车型为主线,以跨界车型为辅助,而
微型车将以
东风小康为载体。在辅助战场,公司还将以多功能的跨界车型为主要细分市场来延伸一些乘用车车型。
风神蓄势大调 在整个“大自主”战略中,“把东风
风神做强做大”排在最优先位置,而且要“集全集团之力”。“十二五”期间,东风
风神的销量目标是30万辆。
目前,东风各个业务板块的发展都比较均衡,只有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的短板比较明显。
东风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想强调的是大自主概念,虽然东风
风神自主乘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但是我们在自主品牌商用车、合资自主方面,都领先于竞争对手。”上半年,在商用车行业全面负增长的情况下,东风依然保持正增长1.64%,而
东风日产自主品牌启辰的上市计划正在紧密推进。
2011年上半年,在四大集团中,东风集团总销量增速排在第一,共计150.5万辆,同比增长12.48%,完成全年目标的51.9%,上汽的增幅落后东风,为12.28%,
一汽仅增长1%,
长安集团更是负增长10%。东风自主品牌汽车实现销售61.85万辆,同比增长15.3%,占今年上半年总销量的41%。
显而易见,东风集团任命刘卫东接管东风乘用车,以及东风自主品牌全价值链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自主品牌发展的合力,调动一切资源,助力
风神。
按照朱福寿的理论,近几年,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大概有三种做得较好的模式:低成本、低价格;大尺寸、高性价比;以及全方位借助外方平台的中高档车,而东风在这三个方面都没有靠上,所以短期内仍面临压力。正因如此,东风内部已经明确,“自主品牌仍然处于事业培育期,而非利润考核期。”
东风有关人士表示,接管东风乘用车,刘卫东是不二人选。“集团意识到自主乘用车会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而刘卫东有过在神龙几起几落的经历,相比
东风日产和
东风本田的一帆风顺,更适合接管自主品牌。”
“按照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导向,
风神内部的一些业务将会出现调整,有的萎缩、有的扩大。”上述人士表示,随着而来的人事和机构调整也是必然。
(责任编辑:黄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