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消息灵通人士称,中国重汽将联合世界知名企业“曼”合资,在国内建厂共同开发轻卡,目前,该消息尚未得到中国重汽的官方证实。虽然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有关重汽涉足国内轻卡市场的传闻由来已久,如果此事成真,那么对于国内轻卡市场来讲,无疑是迎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重汽与曼联手进军轻卡行业,在轻卡领域里究竟会掀起多大的波浪不得而知,但可以预知的是,重汽和曼联合的新产品一定会受到国产轻卡的强力阻击。在国内市场,以江铃为代表国产轻卡早已纵横驰骋多年,并已拥有牢固的市场基础,如今面对“强敌来袭”,国产轻卡能否成功上演“阻击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就从技术,价格和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一下未来双方谁最有望成为胜者。
技术是否可靠?
在技术方面,重汽和曼都是重卡方面的专家,前者是国内重车行业的领军人物,后者则是国际上重卡行业的巨头,毋庸置疑的是,两家企业在都称得上是重车行业的悍将,让人大感意外的是,两家重车企业将一同制造轻卡,这不仅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务正业,同时在技术方面能否取胜,也是个未知数。
纵观国内轻卡市场,以江铃轻卡为代表的五十铃技术平台一直独领风骚,不仅销量稳定,而且口碑极佳。后来进过入内欧系轻卡,虽渐渐被市场接受,但表现平平,并无亮点,未来走势还不能预测。在此背景下,重汽与曼公司合作进军轻卡,将会采用的技术?技术实力能否优于五十铃?最终能否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目前看来,难度相当大。
价格是否有优势?
既然是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就不能回避价格问题。作为合资轻卡,我们不能预测它未来的售价,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价格肯定不会低过高端领域的国产轻卡。
以高端领域的江铃轻卡为例,2010年,江铃汽车将旗下顺达的价格下调一万元,最低6.18万起,创造了高端轻卡的价格之最;2011年,江铃汽车再次发力,将旗下凯锐、凯运短轴车型降价7000元。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价格策略,江铃轻卡的销量不断持续上扬,在今年商用车行业遭遇“寒冬”之际,江铃轻卡依然保持了上升的态势。
江铃轻卡的市场表现,极大的证明了国内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的特点,如果重汽与曼的合资轻卡在价格方面没有优势,那到底会有多少人为之买单?毕竟买轻卡不是买iphone,价格实惠似乎更加实际。
市场在哪里?
商品进入市场,没有的明确的定位,后果实在不敢想象。
根据目前的市场形势,轻卡市场规模逐年扩大,而且产品线相对丰富。如果重汽和曼的轻卡进入民用市场,合资轻卡价格必然没有优势;若是进入高端物流采购,江铃等老牌车企又早已占据市场多年。无论高中低端市场,重汽和曼的新轻卡都不具有优势,因此看来,重汽轻卡的前途实在不明朗。
除以上三个方面,重汽与曼的合作在渠道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让重汽轻卡在国内市场的道路上步伐更沉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进步,国内轻卡市场有了长足的进步,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重汽选择在进入轻卡行业,理论上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要想在轻卡市场真的有所作为,恐怕还需谨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