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企业继续稳定发展,成长性依然良好
(一)大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机械工业百强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5403亿元,比2010年增长15.9%,是2003年第一届排序时的4.8倍,年均增长21.53%;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740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8%,是2003的5倍,年均增长22.19%。尽管2011年在经济环境趋紧、需求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机械、汽车工业大企业增速也出现了明显回落,但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无疑反映了机械、汽车工业大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
2003-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及增速 |
2003-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及增速 |
(二)大企业规模不断提高
大企业销售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机械百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入围门槛为20.03亿元,是2003年8.16亿元的2.5倍;平均规模达154.03亿元,是2003年的4.8倍,年均增长21.52%;最大规模达1909.87亿元,是2003年的5倍,比2010年的1497.07增加了412.8亿元。
2003-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大企业经营规模趋势图 |
2003-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大企业最大规模趋势图 |
2011年汽车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规模达2.74万亿元,较上期增长12.8%,是2003年的5倍,年均增长22.19%;入围门槛为75.25亿元,是2003年的3.8倍,年均增长17.98%;平均规模达913.38亿元,比2010年的809.54亿元提高103.84亿元,是2003年的5倍,年均增长22.19%;最大规模达7131.68亿元,是2003年的6倍,年均增长25.06%。
2003-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大企业经营规模趋势图 |
2003-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大企业最大规模趋势图 |
(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大企业迅速增加
2003年开始评定机械、汽车大企业以来,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大企业迅速增加,2011年已达67个。
历年机械、汽车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图 |
机械工业大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03年只有3个,2011年达40个,比2010年增加1个,比2003年增加了37个。自2009年起第一次出现超1000亿元的大企业,即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另外,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983亿元)、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928亿元)也已接近1000亿元规模水平。
历年机械工业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图 |
汽车工业大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03年9个,2011年达27个,占汽车行业大企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30%提高到90%。其中超过千亿元的特大企业,2003年只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家,2009年增至6家,2010、2011年虽然都仍为6家,不过超千亿元级大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已有大幅增长。这6家超千亿元级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20989亿元,比上年增加2165亿元,占汽车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76.6%,占汽车工业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42%。
历年汽车工业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量图 |
历年汽车工业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数量图 |
五、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破解中国企业“由大到强”的难题而努力
中国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现已居世界之首,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机械百强与汽车三十强的入围门槛越来越高。中国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大企业与世界同类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成长性和运营效率指标上都有良好表现。
值得庆贺的是:在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以224.87亿美元的营业额首次入榜,列434位,成为机械行业首个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国机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是中国机械工业近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可喜成果。国机集团成立14年来,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抢抓市场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在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两大核心领域的竞争优势,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跨越式增长,为提高中国机械工业在世界同行中的影响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一位,在2011年全球500强的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中国企业为四家,分别是东风汽车公司、上汽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和南方工业集团(含长安汽车),并且排名比2010年全部有所提高。其中,东风排名第145位,比去年提前37位;上汽排名151位,比去年提前72位;一汽排名第197位,比去年提前61位。
在肯定我国机械、汽车大企业近年来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做大做强的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中国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大企业与世界同行中的顶级企业相比,在规模、盈利水平和资本回报率、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国际化经营、产业结构等领域,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一批优秀的国内中小企业相比,也还存在内在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要思考在全球经济正在加速调整变革,中国经济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历史关头,大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做到主业突出、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机械工业目前仅有国机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且排名只列434位,目前中国机械工业多数企业的市场集中在国内,缺乏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品牌。汽车工业,尽管有4家车企进入全球500强,但从全球汽车企业的排位来看,排在前十位的车企分别是丰田、大众、通用、戴姆勒、福特、本田、日产、现代、宝马、标致,尚没有中国车企的身影。国内车企产销的高附加值产品中自主品牌占比较低,与国际顶尖车企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高端装备存在许多仍受制于进口的薄弱环节;自主品牌培育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是目前我国机械、汽车大企业在“由大到强”、“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十二五”是机械工业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继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诸多深层次矛盾,是全行业要共同面对的主要挑战。机械工业的转型升级方向主要是:一要努力将严重过剩的中低端产能向高端装备升级,既要努力发展市场急需的高技术装备,又要大力提高传统机械产品的质量,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二要夯实基础环节,努力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材料的水平,缓解其对发展高端装备的瓶颈制约;三要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加快量大面广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机械企业自身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
机械、汽车工业大企业要秉持科学发展的理念,注重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在做大的同时,更多地在做强上下功夫,不单纯追求规模效应;要通过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强企、品牌提升、强化管理、兼并重组等战略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质量,强化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为早日成就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而努力。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