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段子说得挺有趣:为什么国内的手机要贴膜加套,汽车座椅也有层出不穷的套可供选择,这一切都是因为淘宝。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段子的严谨性,光从加套贴膜这些事来看,国内确实要比其他国家做得更过火一些。
手机贴膜加套确实能起到保护手机的机身和屏幕的作用,同时还能顺带点美化,那汽车的座椅套就有些饱受争议了,美观嘛,好像有点沾边,但安全性着实要打一个问号。
为何要带套
更有个性化,能根据喜好来选择样式 原车的座椅形式和颜色往往很单一,好点的车会给你提供内饰选装色,但也仅仅是换个颜色搭配而已。男人可能会喜欢棕色和黑色的阳刚风格,女人嘛就好清新自然,座椅上能印个粉粉的小熊则是最好了,但厂商可不会给你单独生产一套史努比座椅,此时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后市场的座套上,各种风格随你挑选,满足你的个性张扬。
能保护座椅,座套也更容易清洗 衣服的作用除了美观时尚之外,也有着保护皮肤之用,座套也一样,让你的屁股和后背不与座椅直接接触,身上的汗渍啊啥的脏东西也自然不会蹭上去,座椅也显得更干净,座套脏了就很随便的擦一擦洗一洗就行,实在不能看了就再买个新套呗,而座椅可不能随便买的,这也是很多人热衷于用椅套的重要原因。
一些座套确实有凉爽或保暖功效 如果原车是普通的皮质座椅,烈日下晒一天后你穿着裤衩子进去坐坐看,那种滋味是相当“过瘾”,而现在市面上各种夏季专用的冰丝和竹子等座套就是为此而存在的,除了材料不吸热,其还能与座椅间形成一层小空间,有利于热量的迅速挥发,后背不咋出汗,要比原车座椅舒服多了,并且还有冬季专用的绒面座套供你选择,所以在你没条件停地库时会对其大爱的。
不带套的理由
原车的座椅往往比座套更耐用 只要不是几万元的便宜车,大部分的原厂座椅都是经过工程师精心设计的,研发初期会在座椅面料上滴上墨水、番茄酱、可乐等使用中可能接触到的液体进行腐蚀性测试、接受高强度的紫外线暴晒来验证老化度、会考虑材质的环保及阻燃性、甚至会验证面料在硬币甚至小刀面前的抗划性,最终确定好合适的材料后方才大规模量产。 所以那些生产座套的小厂能否做到这几点都是个问题。比座椅还皮实的座套还是有的,但花那份钱是否值得,这确实值得考虑。如果买到了质量不好的更不好说了,带珠子的夏天凉席可能会存在脱线掉珠子的问题,冬天的毛绒座套或许还会存在掉毛问题。
座套也完全可以降低档次感,有些高档车车主在车内全用上了座套,导致原本座椅棕色的风格被抹杀得干干净净,完全破坏了设计师苦心营造的内饰高级感,放着意大利进口小牛头层皮不去享用,反而非要坐几十元一张的国产破布? 还别笑,这样的例子在身边多得是,那些小厂一般不会考虑到内饰的搭配性,除非有设计界的大师入驻,但即便如此在座套的材质上也未必比原厂座椅更好、更显档次。
座套完全能破坏原座椅的人机工程 原厂的汽车座椅在设计时会对几何形状、填充物的软硬以及摩擦力上都有严格要求,会采用大量的电脑模拟和真人测试,力求符合最佳的人机工程,保证驾乘的舒适和安全,尤其是原厂座椅的面料会有适当的摩擦力,能固定住你的屁股,避免在车辆遇到猛烈撞击时人不会发生下滑等位移,能正正的扑到安全气囊上而不是钻到方向盘下面。因此每年IIHS、Euro NCAP都会花重金对汽车座椅进行单独的“鞭打测试”以验证安全性 这些大量的工程设计成本很高,相信那些座套厂不会考虑这些,座椅用上座套后将改变原本的几何形状,也许你感觉更柔软舒服,但过弯时你身子可能倾斜的更厉害,失去的是更多的安全性,尤其是那些号称“冰丝”材质的座套,滑溜溜的结果可想而知。
侧气囊可能被座套永久封存 这是最重要且关键的一点,原厂座椅在设计时往往都会在椅背侧面的侧气囊的爆破位置上留出一个内部开口,必要时气囊完全能冲破开口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但用上座套呢,估计只有呵呵了。因为座套几乎都是将靠背完全封住的,而且都要经过侧面气囊的爆开位置,这样就完全影响了侧气囊的顺利展开,更严重的是气囊都是用火药引爆的,一旦被座椅给封住了则就成了内部炸弹,所以如果你的座椅用上了座套,就最好祈祷别有什么侧面撞击吧。 有意思是很多商家也意识到了这点,因此他们宣称自己的座套预留有侧气囊爆破口。但搞一场真正的爆破得花上万元,而每款车型的侧气囊形状和爆破位置、力度均不尽相同,要有大批量的相关测试,所以不会有任何商家愿意花巨资搞这些实地验证,“爆破口”都是那些商家们自行脑补出来的,是然并卵的一个玩意,不能相信。
现在对是否应该戴套也比较清晰了,看来国外用手机和汽车时的“裸奔”态度也有道理,如果希望有比较好的驾驶舒适度,那些拥有座椅通风和座椅加热的车型会是更好的选择。
|
E电园纯电皮卡是啥妖孽
E电园试北汽纯电EU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