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海的私家车已接近11万辆,但相对于北京,还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仅京城的亚运村汽车市场,过去一个多月就卖掉了5000多辆小轿车,其中90%左右属私人买车。看来,私人买车在北京已十分普遍。当然这与北京人特有的消费观和北京汽车消费环境相关。 先买房还是先买车?多数北京人会毫不含糊地选择“先买车”。北京男人常会说:“咱大老爷们出门哪能没辆车?”意思是说,没车多没面子。事实上,了解这个城市的人不难发现,没辆车,在北京确实不方便。比如北京市区太大,从城市这头到城市那头,路途遥远,骑车万万不能。而相对来说,在京城养辆私家车花费不太大,特别是停车费。与上海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以次计费,每次1至2元,而上海以小时计费,每小时5元、10元、20元不等。另外,北京也没有拍牌照等其它特别的费用。 在上海,情况似乎完全相反。上海人毫不含糊是先买房,解决住的问题,求实惠。在上海人心目中,如果是住着一室一厅,而出门却开着私家车,简直是“打肿脸充胖子”。上海人更希望先把家庭基本建设搞好了再论其它。前几年,绝大部分人还买不起商品房的时候,上海人就特别钟情居室装潢,把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现在许多人买得起房了,自然更把“住”作为头等大事。 当然,决定京沪两地“先买房还是先买车”的首要问题还是经济因素。尽管近一年上海的房价涨势凶猛,但比起北京的房价,上海还算便宜;而上海的养车费用、牌照费用又要远远超过北京。这一切决定了京沪两地在车房消费上的不同选择。 上海人解决了住,解决了出行问题的同时,开始设想购买第二套房,作为一种投资之举。欲买第二套房的人士有的已有了私车,有的干脆继续当“打的”族,根本没有买车的打算。而北京人就又不同了,有了车,又有了房,下一步是买第二辆车,或者是旧车换新车。对他们来说,车似乎永远排在房的前面。 话题还是回到上海人的消费的习惯上,既然买车对于大多数上海人来说,总是排在买房的后面,那能否以买房来带动买车,实施车房组合消费呢? 5年前,上海曾经推出过一次不算十分成功的“车房组合”消费政策,最终因效果不佳而草草收场。原因很简单,政策实施面太窄,可选择的房与车太少。那么,5年过后的今天,当上海的车房消费再起波澜的时候,又有哪个走在市场前列的“弄潮儿”,会在新的时期设计出新的“车房组合”消费方案呢? 买车送牌照,买房送车位,甚至买房送汽车,等等。车房组合的内容其实很多。人们常说,消费是需要引导的。对于上海人“先房后车”的消费惯性,谁第一个拿出石破天惊且被市场认可的“车房组合”消费方案,谁就将占得市场的先机。要知道,房市、车市没有永远全线飘红的时候。
来源:[新民汽车]
|